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论文服务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12-04-23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在现有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下,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偏差,强化理论,弱化实践,重视成绩,忽视能力.目前,大部分本科旅游专业定位于管理类人才,造成学生从业目标偏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专业定位.
  2.专业方向设置滞后.目前大部分专业方向设置特色不鲜明,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专业开设过多,新兴专业发展方向滞后,比如会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旅游交通、度假管理等.
  3.课程体系设置特色不明显.我国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学科转向而来,如历史、地理等专业.这些院校根据原有专业背景进行课程设置,缺少对企业和学生就业需要的有效调研.同时,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造成旅游管理理论素养和实践的缺失,导致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
  4.实践教学滞后.各高校的旅游本科专业都安排有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但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参与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只是做简单重复操作的工作,比如,在旅行社实习,有导游证的学生不能上团,在饭店实习,长期固定在某个岗位,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这样的实习形式和内容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不能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反而影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
  5.师资队伍缺乏.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中,职称和学历高的教师多数的专业背景是地理、管理、经济、历史、外语等,没有系统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而年轻教师缺乏行业的实践技能,到企业进行培训的机会少,这样就造成"双师型"旅游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
  6.科学研究水平低下.旅游管理是边缘学科、年轻学科,目前学科体系建设还很不成熟.旅游专业教师科学研究工作得到资助较少,研究课题的申报相对困难,尤其是省级和国家级课题更是难上加难,都是一些资金少、级别低得小课题.另外,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专业期刊也比较少,各种学术交流也比较少,这都导致了目前地方高校旅游专业的科学研究水平偏低.
  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促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在研究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下列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控制规模的布局模式.人才培养的规模布局问题主要集中在规模不对称、数量不科学、行业不协调等方面.目前,虽然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模庞大,但是进一步优化调整布局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规模布局的不对称体现在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布局的不对称上,在总体规模上,旅游专业快速扩展,但是我们的每个学校的专业规模却是缓慢发展.这种不对称使得我们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外延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型、效益型增长的模式转变,不仅要适度控制上现有快快速增长的总体规模,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旅游教育品牌.数量布局不科学体现在院校的空间布局上,在旅游业发展不同水平的地区,旅游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旅游也不太发达的地区,旅游教育也相对落后,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控制数量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旅游业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为这些地区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以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行业布局不协调体现在对旅游业四大构成要素的重视程度上,旅游业是行业关联性很强的综合性行业,作为旅游业的四大支柱,饭店、旅行社、景区、交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应该统筹考虑人才培养的行业布局,做到协调、均衡发展.
  2.定位合理的层次模式.根据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国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经验,我们的各层次的专业定位为:中等职业层次应定位于培养服务型人才;专科层析应定位于培养服务管理型人才;本科层次应定位于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研究生层次应定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和战略管理人才.
  3.专业细分的专业模式.随着我国旅游行业企业内部分工的精细划分,造成了行业内涵的进一步纵深化和外延的继续拓展化,进而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岗位和新的专业研究方向.这些市场的变化必然要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模式的变化,要充分利用这种市场发展平台和学术研究空间正确区分专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
  4.各有侧重的方向模式.科研导向型和应用导向型是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科研导向型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学习基础类学科知识内容为主;应用导向型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的人才,要做好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相互衔接工作.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内容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作为地方高校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①专业方向设置.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要坚持面向行业需求为导向,彻底改变通才培养模式的"大而全"现象,尤其要注重专业方向的细分化和特色化,建设适应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方向.同时,要建设适应新兴行业和紧缺行业的专业建设.②课程体系规划.各高校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背景的差异来进行.一般来讲,课程体系的设计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对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主干课,要做统一的要求,对于方向课和任选课,各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优势和依托院系的学科背景开设一些特色课程.这样,在保证学生厚基础的基础上,又保证了自己的专长,拓宽可就业渠道.同时,各院校还应注意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等.③教学创新.保证各门课的教学质量是专业课程体系规划设计完成后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2.选择人才培养途径.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是校企合作.一方面,地方高校选定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作为学校的稳定的实践基地,可以为让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岗位;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定期为行业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建设成重要的行业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旅游院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是为了增加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要选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进而丰富教学内容;"请进来"是聘请旅游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定期开展讲座,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对行业动态的了解.
  4.培养效果评估.要使用内部及外部的综合评价尺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学校要成立专门对学生培养效果进行评估,成员包括校内人士、用人单位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在内的专业评估委员会.同时,学校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做出评估报告.
  5.反馈机制.要建立有效地反馈机制,系统的分析结果,根据结果找出人才培养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有效地优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以提高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剑明.面对旅游企业人才"饥渴"高等院校何去何从[N].中国旅游报,2004-05-21.
  [2]林梅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田喜洲.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4(增刊).
  [4]杨敏.试论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的尴尬与出路[J].昆明大学学报,2006,(2).
  [5]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21).
  [6]汤利华,赵鹏.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s1).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10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