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骨科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较长,术中透视,骨科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的光,或形成慢性骨髓炎。为了减少在我院手术切口感染率,采取预防措施,效果显著,本文通过自己个人经历向读者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骨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使用骨科手术治疗骨科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骨科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操作本身、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等环节均有密切联系[1]。临床护理工作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主要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可能因素,并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对照组:(2010)年(6)月—(2013)年(1)月该院进行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共(253)例,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其中手术切口感染(32)例,所有切口感染病例以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诊断标准,且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可供分析探讨;②观察组:(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168)例骨科手术患者。
1.2调查及分析内容
观察(30)例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率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不同手术切口类型、实施手术的时间长短、不同手术部位等。
1.3预防性护理方案
根据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室和骨科病室安排专职控感人员、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给予观察组患者预防性护理。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患者及医院手术管理两方面,包括手术操作本身、患者低下的抵抗力及术后日常护理不到位等[2]。基于此,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同时加大临床医护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分析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尽早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护士给病人翻身、叩背及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尽量保持肢体于切口处较低的体位可利于引流。营养支持可加强老年体弱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合理选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的手在接触病人身体及医疗器械前应彻底消毒,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最简单、最重要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3]。空气污染是手术中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层流手术室可提高空气洁净度,同时应该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并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数。护理人员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与骨科手术医生的手术配合默契,根据骨科手术医生的个人习惯,增配特殊手术器械,避免因手术台上器械准备不齐而延长手术时间。
2 骨科手术切口相关因素
2.1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患者、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3h、手术部位在腰髋部及以下部位、术中有参观人员的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因素 手术例数(n=1784) 感染例数(n=30)感染率(%) χ2值 P值
年龄 18~60岁 1072 9 0.84 11.5196 0.0006887
>60岁 712 21 2.95
手术切口类型 Ⅰ类 1032 10 0.97 15.9495 0.0003440
Ⅱ类 485 8 1.65
Ⅲ类 267 12 4.49
手术时间 <1.5h 476 5 1.05 16.8472 0.0002218
1.5h~3h 1119 15 1.34
>3h 189 10 5.29
手术部位 颈肩上肢 807 7 0.87 5.9085 0.01507
腰髋部及以下部位 977 23 2.35
术中参观人员 有 1232 27 2.19 6.2625 0.01233
无 552 3 0.54
2.2切口感染率分析
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为1.68%(30/1784),对照组为无切口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7967,P=0.028826)。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3 骨科手术感染护理措施
3.1术前患者状况术前患者存在的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如毛囊炎、褥疮等。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尚不完善,而老年人器官组织功能退行改变,免疫功能减退,需积极调整到最佳状态。
3.2术前的术区皮肤护理择期手术前皮肤准备使用含抗生素的肥皂洗澡。手术前1d备皮刀剃除毛发可使皮肤上皮损伤导致微生物繁殖,增加术后感染的概率,建议术前30min在手术室进行备皮,并于备皮前后均涂抹一层碘伏。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d晚和术晨进行术区皮肤清洁消毒(用3%碘酒消毒并用无菌巾包裹)。
3.3术中注意各个环节无菌操作术者的衣服若有小的破损应及时更换或用无菌贴膜覆盖破口。手套容易被骨碎片、克氏针、缝针等利器损伤,有研究报道手套如有一针孔大小的破损,20min内可逸出1896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术者戴双层手套,术中手套一旦破损应及时再刷手更换手套。急诊手术要对开放性的创口进行严格的清创处理,清创完毕后要立即更换污染的手套和器械,并重新铺无菌单再进行手术。切皮前最好使用皮肤粘贴膜,防止附近毛发、皮脂腺分泌物污染切口。手术时间超过4h的,应重新消毒切口并更换无菌巾,以减少感染机会。手术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长,创面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且由于手术牵拉肌肉造成切口及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的操作,出血量增多,麻醉时间延长,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故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结束手术,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熟练配合。术中透视时应及时更换有可能被污染的无菌巾,并密切注意C臂机的移动会不会接触到无菌台。缝合前以生理盐水大量冲洗切口,保证冲洗量在1500ml以上,观察肌肉颜色,必须彻底清除失活组织。缝合皮下脂肪层前用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将已脱落、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3]。术前30min内静脉滴注小剂量液体溶解足量抗生素,使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及周围组织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手术持续2h以上者,术中追加一个剂量。
3.4做好术后观察和护理由于骨科手术的特殊性,术后易出现血肿。因此术后充分引流是非常必要的,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不待湿透及时更换,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敷料。对伤口留有负压吸引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畅通,避免造成深部积血,引起伤口感染。术后切口覆盖的敷料不宜太厚密,尤其在夏天,否则会造成汗液蒸发困难,而温暖、潮湿的皮肤会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条件。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3结束语
骨科手术多为外伤急诊手术,一般为开放性伤口,污染较严重,极易发生感染[4]。手术切口感染为骨科无菌手术并不少见的并发症,往往使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临床护理工作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巍.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中外医疗,2011(4):183.
[2] 李妙芳,魏润玲.14274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医正骨,2009,7(21):22-24.
[3] 姜保国,李六亿,英力平,等.感染控制操作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10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