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封面
近年来,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更新办刊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绩,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呈上升趋势,其办刊指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连续多年位于国内同类刊物(高校学报医学版)前列。依照清华大学2005年中国学术期刊计量指标均值分类统计报告的数据,本刊被引频次655,影响因子0.463,在同类刊物中排名第三。
全国高校优秀学报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广东优秀科技期刊
1.1中文题名 要求简短、精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功能性词(如“研究”或“观察”等)和非公知公认的缩写(如CMA,PCNA等)。课题基金项目情况在首页地脚处以“基金项目:”注明基金与项目的类别和编号。
1.2作者只写实质性参与并能解答有关论文问题者,一般作者数量控制在8个以内,作者间以“,”分开。投稿成功后,不得添加和调换作者顺序。请在首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必要时补充其它作者简介如课题负责人),包括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E-mail)、联系电话(编辑部联系专用)及其它必要说明的事项。请在通信作者中英文姓名右上角加*号,并在作者简介中说明。
1.3作者单位位于作者下一行,用括号注明,形如“(1.中山大学××科室,广东广州邮码;2.……)”。并列单位可用“//”隔开。不同单位者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以右半括号标注引出,作者单位相应注明。
1.4中文摘要按结构式摘要书写,明确标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点。应简明扼要。
1.5关键词关键词3~8个,尽量从《医学主题词表》中选取,可用“/”后加副主题词标明学科或方面,如:帕金森病/病理学。
1.6中图分类号即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为准,生物类以Q开头,医药卫生类以R开头(R类的中图分类号亦可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分类号中获取)。
2.7英文题名实词首字母应全部大写,与中文题名对等翻译。
2.8作者拼音应按“姓大名小”及双名间以“-”隔开的规则书写,如:ZHANGLao-san。
2.9Abstract与中文摘要对等翻译,注明【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
2.10Keywords与中文关键词对等翻译,可以按其规定组配相应副主题词。
3、正文部分
3.1引言无须标注“引言”二字,应交待清楚该课题国内外研究进展(背景)以及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等并引用文献作为依据。
3.2层次格式应以阿拉伯数字标出,如“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结果”,……,“3讨论”、“3.1讨论第一小点的中心标题”……。每一层次皆应有一个相应的层次标题,第1层和第2层后的内容应重新起段,第3层后可空1格后接排,不分段。
3.3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的各学科规范名词为准,如“梗塞”应为“梗死”,“何杰金氏病”应为“霍奇金病”,等。药物名称采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我国药典中的通用名,而不用商品名。不应随意简化名词术语,如“功血”应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若出现频次较高,则可用缩写(参见3.4)。
3.4缩写与全称非各学科公知公认的缩写首次出现时应有全称(中文摘要中有中文全称与英文缩写对照,正文中另有中文全称、英文全称及英文缩写对照),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缩写之后不再加圆点,也不用复数形式。本刊列举的常用缩写(CT,MRI,DNA,RNA,PCR,ATP,HE染色等),可不必与全称对照。
3.5大写与小写除英语语法规定和专有名词、缩写词之外,一般应为小写。
3.6正体与斜体斜体多见于代表变量的字母如x、y等。统计学符号如P、F、t、s等,量符号如体积V、压力p等,表示旋光性、分子构象、取代基等的化学符号如l、d、o、trans、p、Z等,生物学中属及属以下拉丁文学名(如寄生虫、微生物及中草药等的拉丁文学名)应使用斜体。其余情况一般为正体,如缩写、单位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等。
3.7上角与下角区分上角与下角,如文内参考文献标注为上角标,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为下角标、价数为上角标,幂次为上角标,量符号的修饰用正体的下角如:(物质的量)浓度峰值表示为:cPeak,但具体物质宜用括号修饰而不用下标,如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8量和单位参见GB3102.3-1993。量符号一般为希腊或拉丁字母的小写斜体,如浓度c,质量m,速度v等。为区别不同情况的量可使用下角标正体(变量为斜体)或括号修饰(具体物质时),如c(NaCl)表示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ρ(NaCl)表示NaCl的质量浓度。百分浓度应指明具体是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还是质量浓度,并相应换算。在表达量值的单位时,即使是在文字叙述当中也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正体),如5mmol/L的H2SO4,3d,2h,15min和10s,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以半字间隙。单位符号不应再加修饰词,如“/kg体重”则是错误的。应注意将旧制单位转换为新制单位,如:rpm应换算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g,或r/min并标明离心机的半径r)。组合单位的分母一般不加倍数词头和数字(如m,μ,n,p等)而应转换为分子的词头,如可以将μmol/mL转换为mmol/L。组合单位不使用双重斜线,遇到这种情况可转换为-1次幂,如“5mol/L/kg”可以写为“5mol·L-1·kg-1”或以括号括起如5mol/(L·kg)。图表中量和单位一般以“量符号/单位符号”表示,前斜后正,如:t/min,cMax/(mol·L-1),pA(CO2)/kPa。
3.9数字用法凡是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得体的地方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d”、“重复3次”等。注意均数±标准差或标准误的形式最好以“均数为…(S或=)”的形式描述,如“年龄平均20(S=3)岁”,否则应说明统计量的类型。数值范围注意前后皆应有数量级如3×103~8×103。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分别带上单位如1cm×1cm×1cm。数字的取舍应根据数字修约规则进行,均数加减标准差者取至标准差的1/3后第1位非零数字,如(27.67±3.31)因为标准差3.31的1/3为1.1,第1位非零数字在小数点前,所以该均数及标准差取至整数四舍五入即可(28±3),多余数字为虚假精确度。如遇百分形式的偏差,建议以“(30±3)%”的形式报告以免“30%±3%”中的偏差被误解为30%的3%(即0.9%)。
3.10材料与方法为第1大层次,应交待清楚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包括病例的来源与时间)、化学品与仪器、分组方法、实验方法及统计方法,重要的化学品及仪器应有来源和产品号等内容,以便重复实验时能得到验证。
3.11统计学实验方法应符合统计学原则,描述均数时应附误差说明如标准差,结果应经合适的统计学检验(如t检验,F检验等),须标明统计方法名称、统计量的符号与数值、具体概率。统计学符号皆为斜体,如概率P,相关系数r,样本数n,卡方检验χ2等。经统计检验,P<α时,应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能推论为“差异显著”或“有显著(性)差异”。
3.12结果部分为正文的第2层。注意只将主要结果总结列出,此处不作分析讨论,每一层都应有一个小标题。
3.13线图和照片图片应有自明性,缩写应注全称。图示不与文字叙述重复。图插在相应文字段的后面,不必另存,正文提示时应先见文字后见图,如“实验结果显示,……(图1)”等。图片的大小一般为7cm×5cm,显微照片还应标明放大倍数或标尺。注意区分图题与图注,图题为中英文对照,图注为纯英文,并详细说明由图可见的结果。图内的英文符号也应注意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国际符号等,且应以合适大小的字符显示。图内的显著特征(如阳性细胞)应以不同形状的箭头标示。线图中的各条线应予以明显区别,如粗细实虚线等标记,且在图内空白处附图例。图中的量和单位一般以“量的斜体/单位符号的正体”表示,坐标轴说明顺坐标方向,如以分钟为单位的时间表示为:t/min等。上传的图片请先压缩后再粘贴入正文相应部分,一般每个图片所占磁盘空间大小应以100kB左右为宜。文章占用空间不宜大于3MB。
3.14表格表格亦应有自明性,且不与文字叙述重复,插在相应文字段的后面。表题为中英文对照,其余部分(如表的内容和表注等)为纯英文,注意其规范表示。表格采用三线表,标目中的量和单位一般以“量的斜体/单位符号的正体”表示,如以千帕为单位的血压:pblood/kPa。若所有表中所有指标(量)的单位皆相同,则可在表的右上角以括号注明。表中角注以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的上标依次标出,如28±31),2)……。
3.15讨论部分不能只是重复结果,也不应脱离结果,应严密结合结果进行有理的解说、有据的推论。讨论应有层次和逻辑性,总结出层次标题分层讨论。推荐依次讨论以下内容:主要发现、可能机制、研究的不足、综合证据、意义与应用、结论等。引用他人结果应将参考文献标注出来。
3.16致谢部分对研究工作有过不同形式的帮助但不对文章负责的人员或其它情况可以在正文之后给以致谢。
4、参考文献部分 参考文献应以正文所引用的顺序依次以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如[1],[2].....)。文内标注位置为:有作者名者标于所引用作者名之后,仅有内容者标于内容之后,多条文献以逗号分开。论著的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推荐多引用近年文献。研究报告(包括成果报告)参考文献仅限作者本人以及该课题组正式发表的论文,篇数不作严格限制。参考文献列表的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参见GB7714-2005.
易品期刊网专注论文发表10多年,与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资深合作关系。
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省级、国级期刊审稿时间1-3天,发表时间1-3个月发表
大学学报7-15天审稿,发表时间2-6个月
中文核心期刊2天-1个月审稿,1-6个月发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2025年发表公告:
1、审稿快:《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内部审稿通道1-3天,大大缩短投、审、刊时间;
2、发刊快:凡是在本站编辑部投稿并确定录用的稿件,可享受1-3个月见刊;
3、沟通好:专业老师对你的稿件编辑情况、排刊情况、见刊情况进行及时沟通;
4、有保障:有专家教授团队,为您免费修改需要返修的《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论文;
5、送期刊:凡是在本站投稿的作者,均可免费获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杂志一本;
6、团购大优惠:一次性发表3篇以上的文章,均可获得团购特别优惠活动,
7、我们还可以为您提供论文检测、写作辅导、著书代理、专著、新型专利等服务。
8、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杂志怎么样?是省级期刊吗还是国家级期刊?评职称是否有效?请咨询客服。
为什么要找我们代发表论文?
优缺点比较 |
审稿周期 |
稿件录用率 |
发表时间 |
本站代发 |
通常1-3日给审稿或修改建议 |
95%录用,文章有欠缺,编辑会给予修改建议,以满足杂志社发表要求 |
通常1-3个月见刊 |
自己投稿 |
最快2个月给审稿结果 |
一般在5%以下 |
通常6-10个月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