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杂志封面
1955年1月,为了响应政府重视祖国医药文化遗产的伟大号召,贯彻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关于“改进和提高中医药刊物”的决议,同时应广大的读者的要求,《北京中医》扩展全国性中医刊物,并更名为《中医杂志》,仍由北京中医学会主编,交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北京中医》到《中医杂志》,北京的中医出版事业有了一定基础。
20世纪70年代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此时《中医杂志》已经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北京做为中国的首都,没有一本中医专业的学术期刊,与当时的形势和北京的中心地位极不相称。l980年初,卫生部党组通过了“三支力量”(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同时发展为好的方针,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历史背景下,经北京中医药学会(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北京分会)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原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地区分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申请创办《北京中医》杂志。1981年4月,经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北京中医》再度创刊,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与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主办。同年,《北京中医》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北京市卫生局高寿征任总编辑,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李惠治任常务编委(专职),并筹备成立了《北京中医》编辑部。1982年3月3l日《北京中医》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卫生部中医司吕炳奎司长为杂志撰写的发刊词中指出,北京是历代名老中医云集之处,是十分宝贵的医学财富。他号召中医界同行对中国医药学“要坚定不移地予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并实现其现代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百家外鸣’的方针,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为促进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任应秋教授在贺信中写道:“全面系统地按照中医学术本来面貌的继承,使问题的关键。只有很好的继承,才谈得上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偏差,走入歧途。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下一番苦功夫,促进中医现代化,使中医学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好地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
《北京中医》杂志的主要办刊宗旨是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研究学术,交流经验以及加强中西医团结。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面向基层,服务于临床,努力突出中医特色和北京特色。创刊之初,开设了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学术争鸣、文献综述、讲座、短篇报道、医史研究、病案讨论、学术讨论侧记等栏目。l985年,为了配合“世界青年节”,开辟了“青年中医园”专栏。其主要栏目设有老中医经验、一代名医、临床报道、学术争鸣、中药与方剂、针灸经络、气功养生、中医护理、医史、讲座、文献综述、国内外中医动态、青年中医园地、医文举要、验方初编等。
2006年10月,第三届常务编委会金世元等专家提出,北京是中国文化、经济的中心,也是中医药人才的荟萃和学术争鸣与发展的核心地区。要把北京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办成与首都地位相称,真正反映北京和全国中医药学术动态与水平,起到学术导向性作用,除要对期刊的办刊宗旨和特色建设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外,还要根据中医学科“医药并重”的特点对期刊的读者对象进行再定位。建议将《北京中医》的中文刊名变更为《北京中医药》,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同意,国家新闻出版总暑批准,《北京中医》杂志于2008年1月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
1982年《北京中医》创刊后定为季刊,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30日出版,附有日文目录。1985年改为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并增加了英文目录。1993年取消了日文目录。2006年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截止到2000年底,《北京中医》编辑部已编辑出版正刊108期,增刊7期,刊出学术论文6070多篇,国内外公开发行136.5万多册。
《北京中医》编辑部成立之初,暂在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北京医学会情报所办公,l981年底迁址到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研究所,1982年初又迁回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北京医学会的办公地点。1989年,因北京医学会办公地点改造,《北京中医》随北京医学会一起迁至雅宝路首都儿科研究所宿舍楼地下室。l991年,正式回迁至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至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并提供通讯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3.摘要:文稿须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尽量提供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的英文摘要。临床研究等论著类稿件采用目的、方法、结果(应包括主要数据)、结论结构式摘要;述评、综述类稿件可采用报道式摘要。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
4.关键词:标注3~5个中文关键词,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并标注与之对应的英文。尽量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译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文关键词。?
5.医学名词术语: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中西药名以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得使用商品名。中药请用常用名称,草药要注明拉丁学名;中药处方中的用量单位全部用g表示(引用古文文献时除外);中医名词术语按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缩略语使用可参照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医学缩略语词典》,在首次出现时应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在其后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二者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
6.图表:文稿中的图、表力求少而精,尽量避免图表与文字重复。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要求重点突出,主谓分明,结构完整,有自明性。每个表应有序号和表题,表头由主语横标目和谓语纵标目组成,表明表格内的项目。表中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所有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统计处理注明所用统计方法,显著性检验结果以*P<0.05、**P<0.01表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5:7。如确属必须刊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X线照片需有标志性部位,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与比例尺同时拍照,人体照片只需显示能确定人体部分的必要部位。图片不可粘贴、钉别,以免污染或折损。
7.数字: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地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56123.4783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可省略,如10%~20%不可写为10-20%;(80.9±8.6)%不可写为80.9%±8.6%。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应写为3mm×4mm×5mm,不可写为3×4×5mm3。
8.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一律实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使用时可参阅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根据有关规定,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Hg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9.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如,①样本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用英文小写;②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③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④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⑤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⑥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⑦概率用英文大写P(P之前应有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10.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与文稿内容密切有关的近5年主要文献为主,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并请注意引用《北京中医药》(原《北京中医》)杂志文献,宜精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年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并与原文(包括文字和所表达的原意)核对无误,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文献应在文中引用处按引用顺序于右上角码[]注明,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文献中的作者1~3名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前3名,后加“,等.”,英文文献加“,etal”。文末参考文献按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具体可参考《北京中医药》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用。举例如下:
(1)期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卷(期):引文起页-止页.
例[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渗湿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7):389-392.
[2]MARSHALLJC,COOKDJ,CHRISTOUNV,etal.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core:areliabledescriptorofacomplexclinicaloutcome[J].CritCareMed,1995,23(10):1638-1652.
(2)专著: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次(第1版可略去).出版地:出版者,年:引文起页-止页.
例[1]张有生.肛肠科手册[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5:66-81.
[2]昂温G.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1.纸质来稿格式:请用A4纸、4号宋体、1.5倍行距打印,英文摘要应隔行打印。上、下角标符号及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数字、图表等须核对无误。
易品期刊网专注论文发表10多年,与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资深合作关系。
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省级、国级期刊审稿时间1-3天,发表时间1-3个月发表
大学学报7-15天审稿,发表时间2-6个月
中文核心期刊2天-1个月审稿,1-6个月发表
《北京中医杂志》2025年发表公告:
1、审稿快:《北京中医杂志》内部审稿通道1-3天,大大缩短投、审、刊时间;
2、发刊快:凡是在本站编辑部投稿并确定录用的稿件,可享受1-3个月见刊;
3、沟通好:专业老师对你的稿件编辑情况、排刊情况、见刊情况进行及时沟通;
4、有保障:有专家教授团队,为您免费修改需要返修的《北京中医杂志》论文;
5、送期刊:凡是在本站投稿的作者,均可免费获得北京中医杂志杂志一本;
6、团购大优惠:一次性发表3篇以上的文章,均可获得团购特别优惠活动,
7、我们还可以为您提供论文检测、写作辅导、著书代理、专著、新型专利等服务。
8、北京中医杂志怎么样?是省级期刊吗还是国家级期刊?评职称是否有效?请咨询客服。
为什么要找我们代发表论文?
优缺点比较 |
审稿周期 |
稿件录用率 |
发表时间 |
本站代发 |
通常1-3日给审稿或修改建议 |
95%录用,文章有欠缺,编辑会给予修改建议,以满足杂志社发表要求 |
通常1-3个月见刊 |
自己投稿 |
最快2个月给审稿结果 |
一般在5%以下 |
通常6-10个月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