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建筑化工 >
论文服务

浅谈境外建筑师大量进入中国建筑市场所引发的思考

时间:2013-07-20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1当前中国建筑市场的现状
  由于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引发了建筑业的空前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建筑业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大都市的面貌日新月异。
  回首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境外建筑师开始进入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从1979年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开始,一些境外建筑设计事务所陆续进入中国。80年代的北京长城饭店(美国培盖特国际建筑事务所)、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日本日建设计)等。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里程碑式的建筑和有着巨大争议的超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出现。进入新世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建筑也有着十分开放和优惠的条件。首先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并承诺加入WTO之后五年内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这也从机制和管理上为境外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提供了保障。有了机制的保障,近几年来境外建筑师潮水般地涌入中国,来分享这块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大蛋糕。从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共建筑到小型的社区开发,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工作内容从规划到建筑设计等,越来越多的项目为境外建筑师所获得。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工作范围也从原有的京、沪、穗三地逐渐扩大到省会城市甚至许多富裕的二线城市。所有这些,对中国的建筑市场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

2境外建筑师给中国建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2.1存在的机遇从整体看,西方建筑师有着较为悠久与成熟的建筑文化体系,是几代人在一种体系中熏陶,而且教育模式也决定着他们的交流平台远比中国建筑师畅通,尤其是其设计体制、建筑市场都比较规范,建筑材料、设备及施工技术也比国内先进很多。因此,这些使得许多境外建筑师在进入中国后,在设计理念、设计的整体把握、技术运作以及现场服务等方面,都有许多可取之处。对于长期封闭,体制和机制上都很不灵活的国内设计机构来说,的确是学习和交流提高的机会。
  首先,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是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大本营,所谓的国际式、白色派、高技派等众多的建筑思潮,均出自西方国家。而我国在这段时间里,恰恰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接触到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种种建筑思潮与现象。接触仅仅是最初的一步,从接触到吸收、理解与熟练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现阶段境外建筑师在设计理念的诠释与运用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境外建筑师对建筑整体性的把握、材料的运用,以及对建筑与所在环境的理解方面确实让我们为之叹服。
  其次,境外建筑师在国内推广了先进的设计技术。中国建筑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整体工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些年流行的玻璃幕墙设计,如果幕墙有弧形面,我们国内的施工单位只能用多块平板玻璃折面安装,最大限度地与弧面形成一致。这正是反映了我们在材料与施工技术方面的落后。近几年来,类似于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等多项在国内日益推广的技术,离不开境外建筑师的技术引入以及我们与国际建筑行业的接轨。
  此外,境外建筑师带进来的不仅是一个成熟的建筑作品和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而更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贝聿铭先生在设计中国银行总部时,对建筑的每一块墙、地砖都进行了精心的排列并给出了加工尺寸,尺寸精确到小数点后数位。德国gmp设计公司的冯·格康先生在设计中青旅大厦时,对大厦走廊的吊顶以及屋顶等多个细节均做出细致的设计。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都说明一个问题,一个好的建筑需要一个严谨的设计态度,这正是当前许多国内建筑师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2.2存在的问题客观来看,对境外建筑师也不能一概而论。由于中国建筑市场潜在的巨大利益,大量境外设计单位争相进入,量多了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参与国内项目的境外建筑师也是良莠不齐,水平不一。就如同我国自身设计队伍存在水平上的差距一样,也有水准和经验都很一般的公司鱼目混珠。物非所值、名实不符的作品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一些境外建筑师把中国当成一个试验场,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复杂结构,怪异形式的作品,根本不去考虑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和造价。例如,斥资10多亿元的东方艺术中心,装饰内墙的陶瓷挂片全部擦洗一遍就要两个月;4700块玻璃幕墙“外罩”,每清洗一次得花费4万元。电费更占“东艺”全部开销的1/3,平均每天维护成本高达9万元。①而蔡镇钰曾对国家大剧院和cctv大楼提出过质疑,一是,为何进入大剧院要先跑入地下?这个动作还很花钱。为何水面上不能有个入口?二是,疏散问题。对于库哈斯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它与北京城市机理、城市文脉没有共通之处。另外,北京是个强地震地区,建筑挑出60米左右,还要再建十几层的房子,过于浪费。②这些对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尚不富裕的中国来说,尤其应该给予警惕。柯布西耶曾经说过:“建筑师必须认识建筑与经济的关系,而所谓经济效益并不是指获得商业上最大利润,而是要在生产中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实效”。③吴良镛先生在谈到类似的建筑设计时曾说:“标新立异原则当然没有什么错,而现在只顾形式,忽视功能,不顾造价与结构的合理性,已将中国建筑创造引入歧途,到了不能不加以正视的地步。”

3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国内的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与设计素养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因素。
  西方建筑体系自古希腊开创,历经古罗马,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法国古典主义,每一时期都有自己创造性的发展,每一时期都对建筑提出新的要求,都相应地在结构、材料、空间布局形式和细部处理上有全面的发展创造。从而形成了一个扎实的理论系统。而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把建筑当作工匠,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长期以往,导致建筑理论根底的系统传承。此外,我国的古建筑在历史进程上缺乏从古代向近现代建筑的过渡。我们搞现代建筑是直接地接过了西方现成的近现代建筑形式;并且,我们曾经灿烂的古代建筑文化,或应该说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遭到相当的破坏和断线。所有这些,导致今天我们的建筑设计发展水平在世界建筑范围内依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况。已经出现的所谓的些许的盲从,些许的迷惘,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不可理解。假以时日,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出现。
  其次,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并不是没有好的建筑师和有创造力的设计人员,但却缺乏理性创作的社会大环境,整个社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浮躁心理。密斯·凡·德罗有一句名言:“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从整体到细部都需要建筑师付出大量的思考。而当下,企业忙于看到经济回报,大量的建筑师们苦于生计承览了大量的项目。众多人都忙着赚钱,却忽视了建筑设计艺术的一些本质的因素。完成一个建筑设计方案,欧美日等国的建筑师要花一两年的时间,而国内往往要在几个月内赶出来。时间的仓促,项目甲方的指手划脚,使得许多建筑设计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模仿性,甚至根本就是抄袭。建筑师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创造优秀的建筑作品,而常常满足于照搬国外的各种主义、潮流,或跟风跟时尚。由于内在的文化自卑和自谦,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缺乏免疫力和抵抗力,失落了自身的理论根基。加上目前整个社会大风气的崇洋媚外,对境外建筑师惟命是从,而国内建筑师大多低人一等。境外建筑师往往拿走一个项目设计费的大多数,而国内辛苦配合的设计单位常常只能拿到较少的部分,如曾有报道安德鲁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竟然得了总造价的11%,完全冲破了我国建筑设计业关于大型建筑的设计费不能超过总造价3%至4%的行规。而实际上,安德鲁只是提供了一个设计概念。而一个概念、草图就轻易赚得了几亿元。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剧了一些中国建筑师随波逐流的心态。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在当前“买方市场”为主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建筑师常不得不听命于业主,成为业主的绘图工具,最终丧失了认真思考的过程。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设计水准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提高建筑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同时也需要提高政府管理人员、乃至整个社会对待科学与艺术的鉴赏力。
  再次,我想今天众多中国的建筑师们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也希望有展现自身的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需要中国建筑师的刻苦工作,奋起直追;也需要在与国外建筑师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不断学习提高,取长补短;但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对如何创造先进的中国建筑文化共同做出努力。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建筑必定会有一个从学习借鉴到提升与超越的过程。相信中国的崛起一定会带来中国建筑同样的崛起。
  尽管今天我们中国的建筑师仍然面临尴尬的处境,但是没关系,跌倒了我们再爬起来。后来者居上。有了自知、自信与自强,在如此繁荣的建筑市场中,我们一定会取得突破,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4结论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扩大,一段时间内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工作依然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对中国以及中国的建筑师而言,这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浮华炙热的设计市场背后,需要的是国人的冷静与客观。正确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是提高我国设计水平以及迎接挑战的关键。我们在学习境外建筑师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的同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吸收又要走我们自己的路。
  建筑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过程。回顾历史中,一切优秀的建筑其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以时间来慢慢积淀的。而我们从改革开放至今仅仅经过了短短的30年。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目光再放的长远一些,有耐心,也有信心,努力探索找寻属于自己民族建筑的新路子。而不是只孤立地搬用外来形式或古代形式,而是切实地融入到我们应该探究的、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之中去寻求解决,这样才能求得我们自己当代与未来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柯布(LeCorbusier).雅典宪章.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2]路甬祥,郑必坚.世纪机遇“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第1辑[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马国馨.“三谈机遇和挑战”[J].世界建筑,2004(07).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