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是研究日常语言交际问题的学问。其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它不但研究人们在交际中实际使用的语言(或者说研究语言如何被运用于交际这一问题),而且,还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如果我们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体的话,那么,语用学研究的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如何使“得体”成为这种交际价值的最高体现,如何使交际中的听说双方在意图的表达与领会方面,获得最佳效果。而其基本研究内容则包括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间接性、会话含义、交际原则、手段、语境,等等。
既然作为艺术语言形式之一的设计语言,同样发挥着交际工具的功能,这就意味着,设计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即所谓“设计语言交际”。这是因为,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受众(观众、听众或读者)形成了一种对话性关系: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就是他的“言语行为”,艺术作品就相当于他所说出的“话语”,而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再创造,则是接受主体所实施的“言语行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语言信息的“发送者”(创作主体)和“接受者”(接受主体)使用一套“代码”传递或交换信息的交际过程——既有“发送者编码”,又能“通过信道传递”,还有“接受者解码”。而研究“设计语言交际”的领域,便是所谓的“设计语用学”。
一、设计语言交际的主体及其相应的言语行为
创作主体(设计师)和接受主体(受众)构成了设计语言交际的一对对话伙伴,扮演着交际主体的角色。其中的创作主体,既是单独的个体性的社会存在,同时也是“集体无意识”或群体共同意愿的传达者。其“言语行为”主要表现在对图形或形态的创意、构思、创作、修改等一系列创作活动中。一方面,创作主体是通过图形或形态所呈现的设计语言在积极主动地“言说”;另一方面,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一种期待补充、扩展甚至再创造的“召唤性结构”,以便由另一个交际伙伴——接受主体进行或“明确”、或“补充”、或“二度创作”的工作。
扮演“倾听”角色的交际伙伴——接受主体,其言语行为则主要表现在感知、想象、联想、理解、感悟设计作品并进行再创造的活动中。这些言语行为同样是积极主动的,不但从交际中“听”到了设计语言之所指事物,或者说,“听”到了能指符号系统透露出来的有待解码、认知的信息,而且,还对作品之“召唤性结构”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补充”或“再创造”的工作。
二、设计语言交际的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又称“会话寓义”,是一种语用意义,亦即会话的含蓄内容。我们平常所说的“言外之意”或“话里有话”,就是指“会话含义”而言。它和话语的字面意义不同,是说话人在话语中暗示的意义,因此,是间接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会话含义是语言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的非一致性所导致的结果,而且,往往是通过“拐弯抹角”式的委婉表达而体现出来的意义。
关于设计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设计图形或形态的外延意义,是直接呈现在接受主体眼前的形象信息。它最先传入人们的感官,而且都具有突出的直观性,完全可以根据约定俗成的公共含义及直观经验进行解读;②创作主体通过设计图形或形态间接性地“暗示”出来的含蓄内容,才是设计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义”,亦即通常所说的“用意”或“言外之意”。它具有明显的非规约性特点,而且,常常是创作主体不肯“直露”和有意留下想象空间,让接受主体去仔细揣摩的所谓“味外之旨”。在这一方面,最典型、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那些充满讽刺、夸张及比喻性语言成分的设计图形或形态。③设计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义”,也和在自然语言中一样,很难用一般语义理论解释清楚,因此,需要借助于语用分析法。而且,对它的理解,也需要凭借设计语言交际伙伴所共有的知识和推理能力。
三、设计语言交际的手段问题
自然语言交际的手段表现为发出话语,或陈述,或发问,或祈使,或作答。而对设计语言交际手段的研究,通俗一点讲,就是要解决交际对话中“如何说”的问题。其核心在于,设计图形或形态的语义信息应采取什么方式来表述,其中包括从什么角度切入主题,通过哪些具体手段来创造新颖而极富诱惑力的设计作品或设计语言,如何促使接受主体积极参与相关对话,并用心解读与把握创作主体所发出的“话语”,从而顺利完成这一交际对话的任务。
此外,在对交际手段(表述方式)的构思和推演的过程中,“还可进一步具体调节角度的细微变化,如宏观到什么程度,具体、微观又到什么程度,而不同的深入程度和角度的微差调节,又可引出不同的表述‘语句’,获得不同的表达效果,引出不同的画面。”当然,还可以“以主题所含的词、义进行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扩展……”或者“运用文学中的不同阐释方式,如比喻、类比、反证、记实、推论、假设等来拓展思路,获得多种表达方式作为注入画面的语句,引出不同的具体设计题目和有不同效果的画面。”[1]
四、设计语言交际的语境问题
在设计语言交际中,语境是表达和解读设计语言的具体环境,所以,只要进行设计语言交际,就一定会涉及到语境问题。这是因为,交际本身就是跟语境联系在一起的行为;语境能够影响到设计语义的生成、表达和解读,有助于排除歧义或曲解现象的发生,还发挥着补充设计语义信息之载体的功能。
设计艺术的实践表明,只有密切联系语境因素的设计艺术作品,才能准确而充分地展示其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对话双方的交际意图。例如,周琮凯先生在为日本奈良中国文化村设计《西游记》中孙悟空卡通形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设计语境的各种因素:①该项目的特色和经营方式;②《西游记》故事如何同现代游乐项目自然结合起来;③孙悟空卡通形象如何同日本现代卡通形象进行贯穿组合;④如何开发和创造相关系列性商品等。最终设计出一个可与日本《圣斗士》等卡通故事自然连接的孙悟空宇宙变体形象[2]。事实上,几乎任何设计作品的创意活动,都离不开对各种相关语境因素的考量。例如,城市雕塑作品创意中,所涉及的对地域文化及物质因素特点甚至观赏条件的思考;住区景观设计中,所涉及的对当地自然生态、景观、社会环境、建筑特点乃至生活习惯的思考,等等。即使在为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设计产品而选择色调时,创作主体也必须顾及相关人群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等语境因素。
设计语言交际中的语境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两种。自然性语境,如“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中的自然环境等;社会性语境则除了与设计语言交际相关的宏观性文化背景(社会、历史、政治、宗教、习俗等)因素外,还包括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对话”中的创作性语境和接受性语境。创作主体的话语表达和接受主体对话语的解读及二度创作,也分别是在创作性语境和接受性语境影响下完成的。
五、设计语言交际的原则
同日常语言交际一样,设计语言交际也离不开“对话”双方都必须遵守的交际原则的支撑。其中,既包括“合作原则”,也包括“得体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涉及到“量”、“质”、“相关性”和“方式”四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所针对的是设计图行或形态“说什么”或“表达何意”的问题;第四个方面(即“方式”)所针对的则是“怎么说”或“如何表达”的问题。为此,“合作原则”至少应该体现在下列五项准则中:①目的性准则(创意作品和创作活动目的明确);②针对性准则(作品的针对性强);③准确性准则(信息真实、准确、切题);④传播性准则(形式新颖,可视性和感染力强);⑤启迪性准则(作品能给人以思想及智慧方面的启迪)。
“得体原则”又称“礼貌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项准则中:①适用性准则;②策略性准则;③合理性准则;④效用性准则。
在设计语言交际的两个主要对话伙伴中,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接受主体,都只有充分实践了这些交际原则,交际的目的才能达到,意图才能实现,相关的设计作品也才算是成功的、优秀的。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10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