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小佳(1980—),女,山西平陆人,硕士,西安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20世纪60年代末,香港国语武侠片盛极一时,产生了一批大师级领军人物,张彻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在这一时期拍摄出了《独臂刀》《金燕子》《报仇》《马永贞》《刺马》《方世玉与洪熙官》《少林五祖》等脍炙人口的武侠电影作品。作为一位典型的商业片导演,张彻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深谙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对电影市场的走向也有着敏锐的感知,这使他能够及时改变自己的拍摄路线,寻找新的题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彻成为香港影坛电影类型变化的先导,也成为票房的保障。
张彻不仅在武侠电影的实践方面对香港乃至中国武侠电影做出了贡献,也在电影理论上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是他一直倡导并亲身实践的“阳刚美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女演员占主导地位的黄梅调风格电影占据了香港影坛,阴柔之气过重。张彻提出的“阳刚”理念一加以实施,立即扭转了香港电影女星当道的风气,男星正式成为领衔主演,而不再是女演员的陪衬。“我那时提出‘阳刚’口号,自是对中国电影一贯以女角为主的反动,正如因主角不能死的‘神话’,而一连串影片的男主角皆死,可能都是有矫枉过正处,但却因此扭转了风气。”[1]作为武侠片的导演,张彻提倡阳刚之说,其实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传统的武侠世界,一向是男性为主的世界,也就应该是阳刚的世界。
一、“阳刚美学”下的暴力场面
张彻的“阳刚美学”虽然把暴力提升到了美学层面,但暴力本身并不是张彻的终极美学理念。“阳刚之美”的目标,是要引出一种“悲壮之美”。武侠片中常常需要营造悲壮气氛,这种营造由体魄雄健、精神刚毅的男性来承担是再合适不过了。最能体现张彻电影阳刚气质的,莫过于影片中激情浪漫、酣畅淋漓的打斗场景。在张彻之前的武侠电影中,武打场面大多只是被当做影片一项必要的情节元素,武功套路只是停留在戏剧式的打斗层面上,从未曾被提升到美学的高度加以展现。而在张彻的影片中,暴力已经超越了仅情节载体的层面,成为一种真正的美学。在张彻的电影中,格斗场面激烈壮观,正面人物单枪匹马以寡敌众,荡气回肠的盘肠大战,一众好汉赤膊上阵,受尽各种创伤,最终壮烈死去等情节,一再地出现在张彻的影片之中。打斗场面以《保镖》表现得最为鲜明,剧末骆逸为救向定,与劫镖的强盗在塔内决一死战。塔中危机四伏,杀机重重,格斗场面异常精彩。塔所象征的七级浮屠,极好诠释了武侠电影中以生命和血肉祭奠胜利这一主题。
将张彻阳刚美学特色展现得最为直接的场景便是他招牌式的“盘肠大战”了。主人公明知是鸿门宴却依然慷慨赴约,袒胸露背,以一当十,肚破肠流却仍不退却,直至将对手全部消灭才力尽而亡。这种视死如归的极端方式构成了张彻电影中主人公殉难的基本模式。这种“盘肠大战”的确极大增加了影片对死亡描述的力度,将一个血肉之躯的消亡提升到了意志胜利的高度,这种能超越死亡的“精神”才是张彻真正的阳刚精神。张彻希望通过这种搏杀模式来凸显生命的坚韧与活力,宣扬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抒发出对磨难的最直接的呐喊。
二、英雄之死
中国观众一向喜欢大团圆式的电影结局,因此,许多导演为了迎合观众,努力创造皆大欢喜的结局。即使是悲剧电影,在结尾处也会刻意打造出光明的尾巴。张彻电影却完全推翻了这种电影结局模式,大胆地让英雄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死去。这些英雄大多是血气方刚的少年,《独臂刀》中的方刚,《大刺客》中的聂政,《金燕子》中的银鹏,《保镖》中的骆逸,《十三太保》中的李存孝,《马永贞》中的马永贞等,都为了伸张正义,以死明志,壮烈殉节,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时节悲壮地死去。
死亡在张彻电影里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圣的殉道方式,死亡并不是英雄生命的终结,而是英雄魅力的完美实现。每一位英雄的死,都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是对黑暗社会和邪恶势力的奋力抗争。他们关心的是生命的价值而不是苟且偷生的必要性,因此他们需要一场华丽的谢幕。可以说,张彻的电影就是一次次地为英雄们设置舍生取义的机会,为他们完美品格的升华创造条件。所以,在张彻电影中,英雄之死是光彩夺目并壮烈异常的。英雄受了致命重伤后,激发了最旺盛的生命力,以一抵百,奋勇地把敌方杀得尸横遍野,力竭而亡。在处理英雄“死亡”的过程中,为了极尽渲染,张彻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死亡的惨烈,主角常常身着白衣,如同英雄迎接死亡前穿的礼服,当红色的血染透白色的衣服,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张彻常常运用慢镜头和局部放大来展示英雄拼死挣扎的面部表情、具有舞蹈感的翻滚、长时间血淋淋地痛苦挣扎,直至死去。比如《十三太保》中,最经典的镜头便是狄龙饰演的史敬思,赤膊上阵战斗到最后一刻,李克用为他披上红色的披风,力竭而亡,却仍屹立不倒。这个色彩鲜明的死亡镜头,让观众有震撼之感。《报仇》一片令年轻的姜大卫一举获得亚太影帝殊荣,影片结尾处他饰演的关小楼以一人之力,与众多敌人进行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影片用了大量的闪回、渲染,将英雄之死拍得十分浪漫。
三、男性情谊
香港电影界有一个说法,认为如果电影也有性别,那么张彻绝对是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性别标签的导演了。张彻电影强调男性之间的情谊,兄弟情是重于一切的。张彻曾说:“我之拍武侠片是有意识地刻意以男性为主的,因看到全世界的运作片皆以男性为主,而京剧的主要人物也是武生而非武旦,故鲜明地提出‘阳刚’口号。”[2]在张彻的电影里,英雄们永远为师徒之恩、朋友之情、兄弟之义而赴汤蹈火,上演一幕幕“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独臂刀》中方刚奋不顾身,是父子之情、师徒之恩;《报仇》中关小楼独闯虎穴,是兄弟之情;《边城三侠》中郑雷饰演的黄梁铤而走险,奔赴死亡之约,面对女主角的阻拦,黄梁只是说:“我不能不顾朋友呀!”
在张彻金戈铁马的英雄世界中,男性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女性角色的设置通常发挥着绿叶的功能,衬托男儿情谊的深厚。偶尔昙花一现的爱情只反衬出了男性世界中的豪情壮志和忠孝仁义,成为独具魅力的张氏武侠电影风格。早期的《金燕子》虽以女侠为名,剧情却是围绕银鹏展开。名为胡金铨《大醉侠》的续篇,内在气质却是与《独臂刀》《大刺客》一脉相承,共同奠定了张彻暴力的基调;《独臂刀》中方刚虽被两个女子爱慕,但影片重点描绘的却是他重新学艺报仇雪恨的过程。男主角在面对“男性情谊”与爱情的冲突时,往往都愿意牺牲情爱而保全义气,大无畏地为了友情、兄弟情一往无前地拼杀,直至献出生命,因而他们的“阳刚”之气就显得格外突出,也就更容易表现导演所追求的阳刚美和悲壮美。《马永贞》中的马永贞对金钱和女性都看得很淡,唯独看重兄弟情谊。当他得知有知遇之恩的谭四被害时,挺身而出,毅然走上“为义而死”之路。此时的兄弟情便无形地演化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英雄与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男女之间情爱的价值。于是张彻为观众塑造出了一对对经典的银幕搭档,如王羽和罗烈、狄龙和姜大卫、傅声和戚冠军等。
四、张彻“阳刚美学”对华语电影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张彻不仅成功地弘扬了“阳刚美学”,而且凭借男性之间忠肝义胆和深情厚谊的描绘,将港台武侠功夫电影推向一个更具修改化魅力的叙事层面和更具个体写作特征的精神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香港电影面貌。
吴宇森受张彻阳刚风格影响最大,也将其电影理念发扬得最为彻底。在《英雄本色》等影片中,吴宇森成功地将张彻的武侠阳刚美学地嫁接到热兵器时代,通过大量火爆的枪战场面显露出此类暴力动作片在美学上的特色。吴宇森往往在暴力动作,如枪战、打斗中发掘舞蹈之美,并用高速摄影来展示这种美,用高调的光色来强化场面的绚丽,从而高度美化了打斗和枪战场面,扩大了运作的表现能量。并且,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是发生在正义受到非正义侵害的前提下,是出于保护自我和弱小的目的,这样一来,暴力就为主流意识所接受和认可,并且因其有益无害而被推崇,这对张彻消解暴力的电影思想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英雄本色》中还写尽了男人间的种种情谊,把张彻电影中的英雄相惜之情义发挥到了极致。“《英雄本色》触及男人的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冤屈受害之情与报仇雪恨之情,堪称多情而善感之作。”
徐克也是受张彻影响很大的导演。他的《刀》改编自张彻的经典作品《独臂刀》,是徐克武侠电影风格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他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影片风格上继承了张彻鲜明的阳刚色彩,酣畅淋漓地宣泄了情绪,像是一种生命的呐喊,也像是对某种不公正做出的宣战。《刀》中的武打场面惨烈血腥,把快意恩仇的江湖和刚猛血性的男儿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刀》延续了张彻电影重武轻情的特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把情爱也染上了血色。影片结局处赵文卓饰演的定安以断刀战魔刀,凌厉的刀法,快速的剪辑,营造出惨烈至极的画面,是多年来武侠电影中最为犀利的武打场面。这部电影因此也成了向张彻致敬之作。
五、结语
关于张彻电影,人们多是从表象上看到张彻对暴力的宣泄和血腥的挥洒,却忽视了他在影片更深层面上流露出的“非暴力”意味。张彻的电影并非一味展示和赏玩暴力杀戮,而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消解暴力,利用叙事来阐释使用暴力的伦理问题,最终对暴力进行了根本性的否定。影片中的角色多次表示出对血雨腥风的江湖的厌倦,向往着归隐的宁静生活。不能否认,由于高产的制作风格,张彻的电影中难免掺杂了一些粗糙之作,但是,他的电影中蕴涵的深厚文化传统以及在拍摄过程中的大胆尝试和经验总结,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电影财富。继承和发扬这些财富,有利于中国电影在当今武侠电影国际化的潮流下,在传统民族文化和全球化语境中,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彻.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
[2]张彻.张彻:回忆录·影评集[M].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2.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10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