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综合管理
论文服务

银川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状况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3-07-15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大自然、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分配依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银川市地处西部干旱地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辐射强烈,南凉北暖,多为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严重,蒸发量大是全国1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迫在眉睫。
    一、银川市饮用水源地环境概括关于银川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基本情况,我们调查小组走访了银川市八大水源地,与郊区村民和各小区市民进行了交流,通过到环保局、水利厅等相关部门查阅、参考一些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资料等,总结讨论得出一些情况。
    (一)银川市饮用水源地总体状况银川市位于我国美丽的塞上江南,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宁夏平原,地广人稀。宁夏平原属中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辐射强烈等特点。年平均气温为8.92℃,年蒸发量为1838.44mm,年平均湿度为55%。银川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水气输入量很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6.7mm,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的面积占全市的18%,200mm以下雨量的地区占总面积的82%。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目前,银川市饮用水水源全部取自地下水,银川市的地下水资源量主要由引黄灌溉渠系及田间灌溉水的入渗形成。多年来,银川市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而且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供水水源仍需依赖地下水资源。银川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 ,将全市范围内的8处城市集中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企业自备水源地有4个,其中三区分布6个公共供水水源地;2个企业自备水源地,县(市)分布有3个公共供水水源地,2个企业自备水源地。银川市水源地布井区面积广泛,但是,8个饮用水源地可开采利用的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随着饮用水资源开采量的加大,我市饮用水的保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也越来越大,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加之水资源的各种浪费和污染问题突出,银川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二)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情况目前,银川市共划定了8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北郊水源地、南郊水源地、东郊水源地、南部水源地、南梁水源地、征沙水源地、永宁县水源地、灵武市水源地。8大水源地上居住着4万多人口,按照每人每天排放生活污水3公斤计算,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约120吨,按照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公斤计算,每天在水源地上产生的生活垃圾为40吨,同时,农药、化肥、畜禽粪便、工业废水及企业自备井无一不对饮用水水源地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通过亲身走访,我们了解到银川市八大水源地环境的现状是:
    1.银川市北郊水源地。原来的部分工厂已经废弃,炼油厂依然存在,靠近宝塔石化基地;水源地水质较差,溪水营养化严重,水草疯长,水面漂浮有固体垃圾:村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污染,生活污水随处乱倒,固体垃圾随处堆放。
    2.银川市南郊水源地。生态环境很好,河边水草丰茂,节假日、双休日,来此垂钓、野炊的游人络绎不绝,但村庄两旁垃圾随处可见,沿渠而行,发现沟渠闲置,且生活垃圾堆积,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3.银川市东郊水源地。位于掌政镇一带,正在大兴建筑;行走在村落中,生活垃圾到处丢弃,污水沟随处可见,污水发出阵阵恶臭;路边虽有警示标志,但垃圾依然随处乱倒,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4.银川市南部水源地。在水源地范围内,存在服装厂、养牛场、坟地等,生态土鸡、优质种羊等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恶臭,以致于水源地的界碑上都是苍蝇横飞。
    5.银川市南梁水源地。虽有生态园,但园林打井引水灌溉,浪费严重。
    6.银川市征沙水源地。在水源地周围,有宁夏金沙林场、海澜金沙生态园、植物园村等,虽有大量的果园、林场,形成生态园区,但频繁施用农药化肥,经灌溉、雨水等途径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周围还存在水泥销售站和元光电力设备公司等,对水源地有一定的污染。
    7.灵武市水源地。村民对水源地的认识不深,对水源地的范围、标志不清楚,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节水意识不强。
    8.永宁县水源地。在村镇两旁,每50-100米设有一个垃圾箱,但大多数垃圾箱已经成为摆设,路边沟渠成为垃圾场,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民保护水源意识淡薄,对水源地的保护不重视。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银川市八大水源地污染源主要有:
    1.生活垃圾污染。银川市饮用水源地周围大多有村庄,乡间小路上,随手丢弃的生产生活垃圾,以及被废弃的水渠里堆积的垃圾,无人对这些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分类回收,还有牲畜的粪便随处堆积。当村民夏季利用水渠引黄河水灌溉时,这些垃圾就随着水流流到下游,大量堆积,并在流经途中,通过渠水的浸泡,地表径流和渗透,污染着灌溉水源和地下水。
    2.工业污染。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还有塑料厂、保温塑料厂、防水材料厂、机械加工厂、服装厂、炼油厂等,这些企业虽然没有大量的污水排出,但是各种工业废弃物的胡乱堆放,任意倾倒严重影响了水源地周围的环境,这些企业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的对地表水体和地下水造成影响,特别是四二干沟、第二排水沟穿越北郊、东郊、南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3.农业、畜牧业污染。银川市饮用水源地周围分布着成片的农田、果园、林场,但水源地农民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对水源地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经过灌溉、雨水等途径,使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严重。并且这些地区大都是我市的一级、二级水源地保护区,一旦受到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在水源地保护区有大量的规模化禽畜养殖场,由于用水量大,禽畜粪便排放量大,污染物经雨水的淋溶、地表径流的渗入,不断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对地下及地表水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水源地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立法层面的问题我国早在1989年国家就出台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全国大部分的省份陆续划分了水源保护区,并逐步建立了水源保护区制度。尽管如此,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立法及标准制定仍严重滞后。迄今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法律,致使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不规范,各地对饮用水源地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水平也不完全一致,对饮用水源地未能实施有效保护。
    银川市人大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主要包括:第一,2011年5月25日银川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将全市范围内的8处城市集中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纳入保护范畴;第二,早在2006年,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就颁布实施了《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2007年12月,《银川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但是,上述法律的颁布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我们认在立法层面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没有明确规定保护水源地的基本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关于饮用水水源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第二,由于当时立法背景的限制,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具体制度、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偏重于污染防治,只规定了对排污行为所产生的外部经济进行收费,而没有考虑对生态环境保护行为所产生的正外部性进行补偿。第三,法律监督存在着结构性缺陷,惩罚力度不够,责任主体难以落实。
    (二)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1.主管部门多重归属,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我国一直存在着“多龙治水”现象,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水资源多头管理现象普遍,水利建设、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明显的分割。造成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有的职能交叉,有的又无人管理的局面,各部门各司其职,却不能做到相互合作。水资源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多部门的分割管理,难以实现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合理配置、统一监管与有效保护。
    2.供水格局不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矛盾。目前银川市饮用水水源全部取自地下水,城市供水类型单一,地表水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并且十分有限的资源。有些企业自行开凿机井,导致地下水资源开采过量,工业企业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浪费。政府一方面宣传保护水源地,另一方面却地毯式的凿井,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源越来越少,时刻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
    3.地下水标准不明确,执法监督不到位。我国目前对地下水的标准不明确,虽然有《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与新近通过的《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但执法者现有的权利也比较有限,不能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出严厉的行政处罚,对于行为恶劣、污染严重的违法企业,需要借助法院等部门进行裁决,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环境执法权力和执法效率,也为本就薄弱的环境执法环节增加了难度。
    4.水源地居民环保意识淡薄。饮用水源地周围大多有村庄,但水源地居民环保意识淡薄。乡间小路上,随手丢弃的垃圾,以及被废弃的水渠里堆积的垃圾。无人对这些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更无人对它们进行分类回收。当村民夏季利用水渠引黄河水灌溉时,这些垃圾就随着水流流到下游,大量堆积,并在流经途中,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污染着灌溉水源和地下水。
    5.农业结构不合理。饮用水源地的农业结构不合理,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农田、果园、林场。水源地农民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对水源地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通过灌溉流淌、雨水渗透等途径,使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严重,并且这些地区大都是我市的一级、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另外,在水源地保护区有大量的规模化禽畜养殖场,由于用水量大,禽畜粪便排放量大,污染物经雨水的淋溶、地表径流的渗入,不断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对地下及地表水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的思路(一)治理理念:将义务保护模式与生态补偿模式相结合,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近年来,为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我国积极探索水源地湿地保护、水源地应急、生态补偿、强制义务保护等多项机制。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监会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在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了强制投保企业的范围:一是涉重金属企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内涉及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企业。二是按地方有关规定已被纳入投保范围的企业,都应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是其他高环境风险企业。国家鼓励石化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以及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二恶英排放企业等高环境风险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违反本法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方式有: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然而,这种强制义务保护模式在现实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强制义务不够明确具体,且并未涉及到水源地的具体保护上,对水源地的强制保护义务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在这种强制义务模式下,人们未能获得对等的权益,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这也是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我们认为,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单纯的强制保护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水源地的污染破坏现状,只有与其他措施相互配合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在现代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中,“生态补偿”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现其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世界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核心概念是:通过以经济政策为基本理论保障,借由相关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以此实现对生态系统及环境发展的保护,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一种环境资源保护的经济性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调动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性、促进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生态补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对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生态补偿则还应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
    当今世界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确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保证人们的饮水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同时跟上绿色环保世界的步伐,我国已进行了不同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的尝试,但由于在此领域的研究与探索起步晚,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在水源地保护领域应加强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增强市场补偿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程度,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以及资金管理机制,创新补偿模式,充盈补偿资金,以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针对银川市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将强制保护义务与生态补偿相结合——封闭式管理模式,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紧落实责任保护义务,加强专项资金生态补偿。政府应加强地方立法,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出台相关强制保护水源地责任义务模式制度,对污染、破坏水源地的个人、组织或者单位进行严厉的处罚,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政府还应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偿保护区居民、建设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等,同时做好饮用水水源防护工程建设及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环境监管能力、环境监管应急能力建设,以及水源保护基础性工作的投入。
    2.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建设隔离网、防撞栅栏及桥面污水收集系统,保证隔离防护区内无种植、养殖、洗衣、游泳、垂钓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并在水源地周围建立定点防护站,由专门人员进行阶段性和定时行的巡查和监督,以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健康、安全。
    3.在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实施搬迁计划,政府组织安置好搬迁人员。呼吁群众主动搬迁,政府补贴搬迁,让原来居住在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合理有效地搬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使水源地有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杜绝水源地的污染与破坏。
    (二)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全民教育问题水源地保护要进一步拓展宣传形式,深化宣传内容,深入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全民教育。搞好普法宣传,将突击性宣传与定期宣传相结合、流动宣传与固定宣传想辅助。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水源忧患意识和水法制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水法治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保护水源地重要性的认识,杜绝破坏水源地及危害水源事件发生。 具体做法为:
    1.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进单位。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宣教培训,邀请资深老师和专家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同时加大对环保监察员、环保业务监督员、环保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全面强化环保从业人员水源地保护意识。
    2.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进企业。组织水源地环境保护环保工作人员定期深入企业,与企业员工座谈,同时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咨询、法律法规培训,通过“零距离”接触,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提高水源地范围内的企业及员工的水源地保护意识。
    3.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进社区。以在一个社区开展环保活动带动周边社区的方式,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进社区。在社区建立水源地环境保护组织机构,通过办讲座班、现场答疑等形式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使水源地环境保护进社区工作稳步扎实地推进。
    4.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进家庭。主要以播放环保宣传片、发放环保手册、举办环保讲座的形式,加强对市民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倡导家庭生活绿色消费模式,简约装修房屋,使用节水、节电、节能型的用具、电器,优先使用环保认证产品,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从而减少水源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污染。
    (二)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监督问题1.明确政府的监督主体、强化职能部门不作为的法律责任。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也是一项制度落实的基础,因此,要在法律上保证制度的可行性。从我市饮用水源地的现状看,不仅急需立法保护饮用水源地(对供水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定、周边排污口设置的管理、限制与禁止化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的措施,以及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影响供水安全应负担的法律责任等),还应该明确政府的监督主体,让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有法可依,让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合法化,使监督水源地保护情况成为行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义务。
    2.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杜绝形式主义。市、县级人民政府不仅要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而且要建立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统一监管机制,对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尽快形成区域全覆盖、治理全过程的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安全监管体系。鉴于水源地保护过程中,主管部门多重归属,环保责任、监督职责难以落实,我们建议市、县级人民政府在政府下属部门中单独设立一个水源地保护监督局,专门负责水源地的保护以及保护情况的监督,且水源地保护监督局上下级之间也形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只有具备体系完整的监督机构,监督职责才能落实,水源地才能真正得以保护。
    3.建立有奖举报,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调动广大民众的环保积极性。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群众监督、举报,建立具体的举报制度。很多时候,不是执法机关不执法,也不是行政机关不尽责,确实是污染者手段技术高超,行为隐秘,不易发现。即使发现也是发生时间太久远,搜集证据材料的搜集相当困难,其结果是动用了大量司法、行政力量,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更不用说高效治理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了,特别是水源地的长期居民。因为他们是离污染现场最近,离污染时间最近的人,他们的及时举报是最有力的监督。为了充分调动水源地居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实行举报监督高额奖励制。当然,为了防止个别不法分子的诬告陷害,我们还应该建立具体的诬告陷害严惩制。
    4、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为什么水源地会遭受严重污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污染水源地的成本太低,也就是说即使污染了水源地也不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损失,因此,大多数人选择了污染水资源。那么,要制止这种现象,就需要立法者制定保护水源地的法律、法规,更主要的是加大惩治力度,加大水源地污染者的违法成本,以达到从源头上遏制污染。不仅把饮用水安全的法律地位提到更高层次,更关键的是要详细规定在国家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包括保护区的分级、划分、区划机关和争议解决机制、严格区内环境管理、实行生态补偿和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等规定)上进行补充、更新、完善;加重危害饮用水行为的处罚等。强化饮用水源地污染法律责任和措施,“谁污染,谁治理”以及“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责任,实施刑事责任追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应侧重修订有关法人刑事责任的追究、两罚制的确立、提高财产处罚金额和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对其进行保护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生存的迫切需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这个饮用水安全状况令人堪忧的年代里,我们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水质的监测需要有更高的要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需要实实在在的工程建设,要在资金上保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就需要区分和利用好国家和社会两个资源,切实做到国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10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