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其它 >
论文服务

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文化启示

时间:2010-12-25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文化启示
陈倩妮 (福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361005)
摘要: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至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对于传扬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尤其传承闽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文化的传承除民间艺术节这个平台,更加需要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可以逐步走大众化、产业化的道路,使珍贵的闽南文化遗产真正获得多元的力量推动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多元化;大众化
一、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及文化传承意义2009年11月2日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在厦门圆满落下帷幕,至此“海峡两岸艺术节”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自2004年开始,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艺术节”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组织举办,主要展现闽南文化,并随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和拓展,伴随着延伸到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使两岸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和丰富多彩。“海峡两岸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两岸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不仅有益于两岸同胞的文化和情感交流,向人们展示丰富多彩的闽台民间艺术形式,充分显示两岸人民重视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在当今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和网络高速发展与冲击,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失去兴趣,越来越多的文化形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我国,平均每年有一个小剧种消失,不少剧种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只剩下了一个剧团。这种古老文明的消失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事实上,它们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表征某种独特的生存状态以及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文化形式都是独特的、珍贵的,是每一个民族深层的底蕴所在,也是一个民族性格、气质的有机组成,是一个民族的“本源”所在。因此,文明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明(如文物、典籍等)还是“无形”的非物质文明(如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等)——都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纷纷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以保护、传承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我国也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护我国灿烂、丰富的文化宝库,从“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表明了政府当局对于保护闽台民间艺术的重视。诸多闽台传统技艺在艺术节上精彩亮相,如歌仔戏、南音等,它们借助艺术节这个舞台,融入现代元素,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不仅仅是官方的一个举措,它更是获得了诸多传统艺人与剧团的支持,不乏人才资源;同时也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获得了学术上和舆论上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引起了许多文化产业的关注,有利于传统的闽南文化艺术逐渐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对于闽台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关于海峡两岸艺术节的不足与建议__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对于宣扬、推广和保护闽台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美玉有瑕,文化保护事业仍只是一个开端,但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民族性、地方性并非意味着边缘化。“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在坚持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也应当面向世界。在宣传对象上,我们除了面向闽台人民,还应注意向世界宣传;在宣传方式上,我们应当借用现代传媒手段,同时融入同代新的元素,做到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使全世界人民都能欣赏到这份丰富的民族文化大餐。在这方面,韩日的文化产业颇为值得借鉴。例如,韩国通过他们的剧集《大长今》,向全世界宣扬了韩国的饮食文化;又如,日本的电影《阴阳师》,虽然阐述的是阴阳师的故事,却具有深厚的日本文化内涵,包括独特的日本哲学思想、审美意蕴,同时也使观众对日本的传统音乐、舞蹈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成功的模式无一不告诉我们:民族的,也能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不应只是局限在一块狭窄的地域上,只有以世界为舞台,与各种优秀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才能真正获得蓬勃的生命。其次,应当坚持大众化。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如排练出《蝴蝶之恋》《蓬莱大仙》等精彩剧目,获得了诸多好评,但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多是在剧场演出,在为期十五天的表演中,欣赏到这些精彩节目的只是一小部分受众。然而当年这些艺术形式却是在民间萌发、兴盛的,如今却被围于高墙之内,虽然地位获得了提升,却缺失了民间的土壤,难以真正获得蓬勃的生机。作为“民间艺术”,只有从民间来,回到民间去,才能得到真正的复苏和发展。因此,闽台民间艺术要想真正获得新生,不是去做孤独的“高岭之花”,而应走“大众化”这一必由之路。具体来说,“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演出的诸多精彩节目仅仅十五天是不够的,不足以将影响力扎根并稳固下来,仅如扑面之风,转瞬即逝。要想获得持久、广泛的影响力,可以将艺术节的精彩节目录制,通过电视这一最广泛的媒体频繁播放,同时配以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专家学者对节目的阐释、讨论;组织业余爱好者的电视大赛(如歌仔戏表演比赛,《蝴蝶之恋》模仿秀等),将艺术节中的焦点、热点放大,同时也使广大观众了解、熟悉自己的传统民族技艺,并培养出自己的观众,使一部分人爱上其中某些艺术形式。除此之外,还可将它们作为常规表演,除在豪华剧场演出外,也可以在相对普通些的剧场演出,并逐渐减低票价,以使更多的观众可以现场欣赏精彩节目。同时,也可以偶尔采取义演的形式,在公众场合演出,如广场、公园等,以扩大影响力。尤其可以在大学进行义演,以培养年轻、优秀的爱好者。最后,还可以鼓励业余爱好者团体在各种公众场合频繁地演出(如周末在广场上,或社区里表演)。通过各种手段,使原属大众的传统艺术回归大众,成为大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三,应当走产业化道路。当今的时代是工业化、产业化的时代,受到市场的冲击,文化也不能再偏居一隅,而是应当与时俱进,融入到市场化、产业化的浪潮之中。事实上,闽台传统技艺在过去是有它自身的市场与生存模式的,只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市场消失了,而旧的经营模式也不再适应现代环境的发展。这就要求这些传统技艺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吸纳当代新的文化因素推陈出新,利用现代科技之外,还要求转换经营理念,走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否则,仅凭政府的扶持,却缺乏独立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而成功的案例也很多,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的好莱坞,它们的电影制造产业已经成为了规模化的大生产,被称之为“梦工厂”,不仅向世界各国传播了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同时还为本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邻国韩国也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他们通过本国的文化产业(如电视剧集、综艺节目等)不仅传播了韩国文化,还宣传了韩国的产品、饮食、服饰,为韩国相关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便利。
这些成功的操作便近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加以研究借鉴,采用“拿来主义”,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海峡两岸文化发展的策略。在这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台湾在文化产业方面颇有经验,可以带动厦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此间表示,大陆文化产业拥有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近年来,由娱乐、演出、音像、电影、网络文化、艺术品等市场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正逐渐形成。而台湾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创意、研发、营销、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优势。又如台湾明华园戏团团长陈胜福所说,“大陆拥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优秀的表演人才,尤其重要的是大陆的任何一个艺术表演都有政府的强大支持。相对地,台湾的戏剧环境在很早以前就面对市场的挑战,所以台湾最大的资源就是创意的能量,这两个资源和力量如果能整合,一定能发挥相乘的效果,未来东方文化可以带动世界文化潮流。”①通过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积极吸取、借鉴台湾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来发展厦门自身的文化产业。最后,艺术节的宣传、操作过于单薄、片面化。艺术节不应是一年中只有十余天的演出,而是应该多方面、多层次地挖掘其价值,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现,并以艺术节为一个焦点,由此生发开去,做到“以点带面”。例如,可以参考“印象刘三姐”的经营模式,精心选择一部分受欢迎的节目,进行常规演出,经营出厦门自己的文化品牌。支持、赞助大学成立相关的社团,如歌仔戏戏团、南音社团等,培养年轻一代的有生力量;举办相关的比赛,鼓励业余爱好者踊跃参加,以激发大众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些受欢迎的节目,如《蝴蝶之恋》《蓬莱大仙》等精彩剧作,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媒体播出,还可以改编成连续剧、电影,扩大影响力,若是大受好评,还可以考虑出版剧本、制作相关人物画册、玩偶等衍生产品。甚至可以在网上鼓励观众写相关同人。通过种种方式,来营造文化热点,引起大众关注。同时,剧本的创作也可以向社会大众征募,通过集思广益来不断推陈出新。总之,我们应当切合时代的特点,在尊重闽台传统艺术的民族性、传统性的同时,也要大胆的做“活”,多元化操作,与时代共进。结语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已经成功地举办六届,积累了许多经验,奠定了巨大的影响力,虽然仍有各种不足,但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两岸文化情感交流日益密切,两岸文化产业积极谋求合作的情况下,其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只是我们要看到,对于闽台传统文化的保护,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举办还仅是个开端,还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积极参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注释:①逯寒青、许雪毅:《两岸文化产业进入深度合作期》
参考文献:[1]李冬、娄成武.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卷第1期.[2]杜冰.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10期.[3]雷光华.关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陆斐、尹建成.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文化模式与意义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0卷第1期.[5]司马慧.闽南文化特色及其地缘背景分析.福建地理.2002年第17卷第2期.[6]李书文、尹作升.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作者简介:陈倩妮,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艺术管理。__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