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其它 >
论文服务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关于室内设计本科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0-12-29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关于室内设计本科教学的思考
Train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Critical Thinking:on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s of Interior Design
内容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已经越来越远离原初状态而渐趋成熟,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都必须看清现实,理清思路,勇于面对挑战。本文以室内设计本科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本科教学面临的各种难题进行讨论,梳理出教学、理论与实践三者间的同化与分离力量;指出本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

关键词:室内设计、本科教学、批判性思维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室内设计的教学体系是起步最早、最为完善的专业。但在时代变迁和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室内设计专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室内设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上世纪的90 年代,专业教师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的实践能力被认为是必须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能力的强弱以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设计和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准。在许多院校中,直至目前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但在另一些院校中,情况却大为不同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各院校发展目标的分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是必须考察的方面。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大学毕业生似乎越来越难以应对愈加细分和深化的市场要求。于是那些有利于增加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课程往往被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各种不同绘图软件的学习课程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了,这是十几年前的本科教学中根本不存在的内容,现在却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传统的课程至少在课时量上有所退却。同时,当本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愈来愈高时,许多从前不被重视的课程渐渐进驻了专业课程的核心位置,比如行业法律法规知识、设计伦理等。
这都对相对稳定的本科教育的有效课时提出了挑战。当然,大学不可能总是追逐着市场的发展来设定课程,这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在现实中行不通。第一,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学校越来越难以在专业人员的青年时代一次性地为他们预设或预先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所有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是强调技能训练的院校也难以面面俱到。第二,教学人员的更替速度很难与学科发展的速度相比,这一方面凸显了教师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了完全迎合市场在人员操作方面的不现实。第三,大学教育的发展规律与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规律不一致,二者的目标不同,发展动力不同,运作模式也不同。
1. 理论——实践室内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曾经是颇为“贴合”的,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悄然变化了。就室内设计这个领域来说,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分离力量已经非常强大。室内设计与建筑理论的联系被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但二者间的这种天然联系有时对室内设计理论的发展颇为不利。室内设计总是被看成是建筑设计的补充,即使有些理论成果,也被当作是建筑理论体系的补充而已。这使得室内设计行业的处境极为尴尬:虽然行业市场巨大,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就业人员,也涉及了众多生产厂家和产业类型,但因其在理论方面的欠缺,难以进入国家主流的文化语言体系,自然难以获得学术和政策方面的青睐。于是,室内设计便试图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杂交”或“嫁接”来获得最新成果。
目前颇为流行的手法是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技术史等学科的结合。室内设计若想保持自己在理论上的独立性,必须在策略上与建筑理论保持距离,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度。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抑制建筑理论的独大,在另一方面也可使得室内设计理论的基础更加宽广和深厚。更进一步说,今天的室内设计——甚至广义的艺术设计——理论建构已与行业习惯不完全匹配。设计理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出路,将实践抛在了一边。在有些方面,二者甚至慢慢形成了渐行渐远的两极。这恐怕与二者的主要从业群体不同、行业体系愈发庞大有关;也与二者的评价体系不相同有关。
从消极的一面讲,这种发展趋势必将使得一个本来“均质”的教师和学术团体在志趣和观点上产生分歧,处理不好,还会造成团体内部的分裂;从积极的一面讲,当理论和实践这两极愈发分离之后,两极之间的“学术空间”其实比以前更大了。
2. 教学——理论就大学的文化责任而言,教师应该在学科的理论建构上有所作为。但仅止于此又不能满足大学培训年轻人的现实要求,毕竟在择业和进入工作状态的初期,学生的技能总是被优先考虑的。这样,大学教育便被行业发展和理论发展的强大力量撕裂了。我们在进行取舍时,往往陷入这样的思维定式:注重观念培养的院校应更倾向于理论学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院校应更倾向于技能的训练。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有一个预设前提:不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平均素质和能力是“均质”的,体系内部成员间的个体差异未被纳入讨论系统中。对于那些试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作为的院校来说,理论强度的增长似乎会为教学工作带来更丰富的理论支撑。但这恐怕只是假相,至少不会是全部的真相。首先,理论的成长并不必然指向教学,其成果是否可以被应用于教学,是需要院校和教师来甄别的;专业教育的理论既可能被划入专业理论范畴,也必须满足教育理论的一般要求。室内设计教育理论的建立和丰富是本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这是一般专业理论家无法代劳的。其次,专业理论中不同立场和观点的论战是常见的,也是健康的理论环境所必须的。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教师群体在专业观点、甚至基本的专业理念上的分歧。这必然对于试图确立共同学术理想,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学领导和学术领袖们是极大的挑战。
今天,我们已经隐约可见这样的情形,专业教学与专业理论的迅速发展比较起来,越来越显得单薄无力。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那些渴望在理念上真正能给学生帮助的院校来说,也不应仅加强理念和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应在实际操作技能上有明确要求。因为学生在就学期间接触到的知识类型越多、差异越大,也越能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今后工作的展开。另外,在“重道轻器”的文化背景下,对实践过程、实践能力的强调还具有特殊的文化和伦理意义。这不仅是室内设计教育者应有的自觉,甚至是整个设计界都应思考的问题。3. 教学——实践大学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与实践的关联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工房教学,实际项目的分析和介入。在教学中,工房课程是必须的,对研究型院校来说,可能的执行方式有:⑴加强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尽可能在某一个具体的课题中解决多方面的训练要求。⑵某些技能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比如学习众多绘图软件等。教师只须给他们提出明确的程度要求和进度安排等。⑶工作室或部分工作室制看上去是一种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工作台”式的群体关系中学习和交流,这至少在时间利用上是最高效的。⑷院校应在两个层面上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学术支撑:第一是实用而高效的工房,最好可以免费;第二是有针对性的学术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自我表达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理论和实践上的任何欠缺都会对表达的效果和价值产生影响。这便可以使学术讨论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大动力。院校总是试图占有科研的制高点,再将成果推广至公司和企业。但室内设计行业中的大多数“科研点”并不来自于书籍和论文,而是设计实践——科研与实践的难以分离是许多室内设计科研课题的特点——设计公司和工程企业往往在此方面占有优势。如果展开科研的话,科研的基地也往往并不主要设置于大学中,院校最多只能提供人员和智力支持。在最好的情况下,科研成果也是院校和企业共享,这往往让院校义愤难平。再加上院校内部的体制限制,室内设计教学和行业的特殊性,也便很难被院校置于总体考虑范围内了。很快又有人提出大量聘请职业设计师担任专业教师的法子,让在编的教师主要负责专业基础课,还说这是国外通行的方法。表面看来,这种提议有其合理性和针对性,但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提议几乎不可行,甚至还会加剧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最大的困扰在于在编的教师们很难单纯通过基础教学获得职称或职务上的晋升,甚至在潜意识中,还会被认为“能力不佳”。当然国家在大学教师工资和待遇方面的明显不足也使得教师无法安心于单纯的基础教学工作。
另外,外聘教师的职业水平,对大学教育的理解程度,更是大学难以控制的,毕竟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中,效忠于“单位”比效忠于“事业”更重要。考虑到教师收入的实际情况和室内设计的行业特征,我们不得不说,教学与企业的结合恐怕是无法回避的出路。我们要么在专业出路上冒险,要么在大学体制上冒险。总之,院校不可能既不调整自身,又以极低的代价获得教师们的高品质“服务”。从更广义的方面讲,我们甚至可以说,大学并不相信自己的教师,一如国家并不相信大学一样。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及困境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体现一定思维方法和一定思维内容的思维模式,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具体形式。由于每个人的思维看来都是一直与自己同在的,而且也往往让人觉得并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人们常常以为思维方式是恒定的。殊不知,思维方式本身就是文化和时代的产物。总体说来,人的思维方式并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其独立性是相对的。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就个体而言,人脑也并不是永远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思维方式的塑造,一个能清楚认识自身思维方式特征的人,更容易看清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的本质。培养年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批判”本身。其批判性来源于思维的力量,具体说是辩证法。辩证法的“革命性”并不只存在于今天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中,它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国人应该并不陌生。相较于政治理论中的辩证法而言,批判性思维中的辩证法,其实“能量”降低了,但其“存在”却显得更加弥散。
正是这种无时不在的、具有局部“革命性”或“革新性”的思维及其成果,才能成为创新的源泉,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动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勇敢、独立的思维过程,绝不是不负责任的挑剔和埋怨。因此这种批判性在本质上是具有建设性的,虽然在短期内未必显现。同时,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还应具有“自我批评”的能力,对自己的思维成果也能做到辩证批判。稍加留意,我们还会发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素质被冠以不同的“头衔”,有时它们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有时它们又是“非智力因素”,还有时它们属于“精神文明”……如果说有哪些不同的话,我们发现,其实这凸显出社会对个人素质要求的愈发清晰,也愈发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利益相关联。从颇为悲观的角度讲,社会对批判性人才的需求,本质上是因为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利益的扩张,已经不仅使得人们的劳动成为“商品”,还使得人类的精神世界和伦理观念被编织进来。尽管人们相信批判性思维能让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更自由的精神世界中,但在真实世界中,批判性思维却使我们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也不是可以脱离现实而存在的阳春白雪。
在一个典型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是几个必须的环节。任何接受过设计训练的人员都会很容易发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典型的“设计程序”。与其他工科专业的设计相比,艺术设计对人文、社会、美学方面的知识内容要求更多、更高。于是,我们可以设想出这样的方式:以设计课题的完成过程作为本科教学训练的基本模式,其实质应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从另一个角度讲,艺术设计过程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外显”和“物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预见得到的好处有如下几点:1. 使已有的课程更“集约”,在实质上会使学生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更加高效。2. 这种学习模式与学生进入工作场所后的工作模式大致相当,虽然两者的预设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前者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正确工作方法的确立;后者则主要是利用前者的成果获取经济或名誉上的收益。二者当然会在工作细节和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但应能帮助大多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融入新的工作团队,增强自信。3. 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理论知识等被统一地编织在体系之中,课程的界限愈发模糊,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性不断增强,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4. 教师们的授课能力必须相应地快速提升,否则无法应对新的教学模式。在最好的情况下,教师们可以在这个体系中不断自我完善。即使从一个不大善意的角度讲,我们也明白这在客观上将使得督促教师进步的力量不仅来自于院系领导,还来自于完成教学工作的现实要求。这种模式也在动态中不断地检验着体系本身的边界、价值、方法等的优缺点,改进教学也便成了一项日常工作。5. 毕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不再是一个全新的经历,而像是多次“军演”过后的“实战”,其成果的深入程度必定有所加强。6. 选修课应成为教学结构的有机补充和校正,而不能成为迎合学生,或者解决现有教学困境的途径。尽管如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及相关模式也将面临强大的阻力。以往的室内设计本科教学模式来自于如下几个前提和基本判定:室内设计工作需要很多基本技能,比如制图、手绘效果图、图案设计等,能较自由地处理较大、较复杂的室内空间。一个好的设计师或毕业生,是以能更多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作为基本标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从业者的要求愈来愈高,行业划分愈来愈细,院校不得不以增加课程内容和数量的方式来弥补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于是理论课、计算机课等也被当成一种需要补充的内容被添加进来,但在教学结构上,并未体现出其与设计思维、设计过程的关联性。学生们在各不关联的庞大课程内容和训练内容之间疲于奔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新设课程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事态,甚至还可能加剧矛盾。教学过程已经被塑造成完整的、静态的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门课都有独立的逻辑和话语方式,学生们必须在由不同课程组成的严密构架中,先完成基础课,再一步步地、由浅入深地进入专业学习领域。
很长时间以来,这都被看成是年轻人进入学术殿堂的“正途”,却并未发现,这种方法其实与人们认识世界和社会的一般途径迥异。事实上,人们不是先认识世界之后才进入世界的,恰恰相反,人们是先进入再不断学习、不断认识的……所以,我们可能该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我们永远不可能逐一教授给学生们每一种已成熟和正在成熟的技术和能力,那么,我们不妨先从加大现有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入手。同时,教师们的“反抗”可能是最激烈的。这并不是说所有教师都不愿如此,但在现有的教学框架中,教师们的前进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没有行政和原有教学框架的限制,教师们可以在本科生一年级开始便对其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教师们仍会面临许多难题:首先,教师们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人文情怀,能够帮助学生们关注一些当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或者思考一些深广的历史文化问题,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由一个应试教育中的高中生,在思想中蜕变为成年人。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不啻为一种“启蒙”。其次,本科教学中当然应该针对某些基本技能进行初步训练,但并不应寄希望于在这些课上一次性地解决问题。某些基础训练,可以跟随今后的设计过程再次深入,以保证基础训练的扎实和课程训练的实效性,还可帮助学生们理解思维与技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但这必然加大排课的难度,授课教师在开课前的深入讨论和课程进行中的信息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授课形式越来越不是“单打一”,而是“集团作战”。最后,随着年级的提升,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可以参与一些由浅入深的设计项目,关于设计项目的选择又须先有深入的讨论方能确定下来。就室内设计专业而言,社会上通行的室内设计类型是当然的选择,也是较易获得的选题。但人们往往并没注意这些选题的现实指向,就是说,这种选题中常常会面临当代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困境和难题,许多问题已经超越了专业范畴,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是不大涉及这些内容的;而正是这些内容,最可能成为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所以,这种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选题,不仅是针对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还应辅以设计伦理、设计经营和管理类的科目。但针对这些传统上我们并不熟悉的课程内容,应聘请哪些教师来授课又是个大问题。从宏观上看,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颇为有益,但教师在新型教学过程中,要担负的责任和工作量比从前繁重多了,甚至在根本上是对自身学术背景和专业基础的重新界定。教师们将面临的不是一个“再学习”过程,而是“被改造”过程。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改造在性质上属于“自我改造”,但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部分人打压另一部分人”的局面。无论是批判性思维,还是据此而形成的完整或不完整的教学体系,其在现实社会中可能产生的震荡,恐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们之所以在原地徘徊,有时并不是因为思维的混乱或未看清未来,而仅是缺乏走出去的勇气。
参考文献:[1] 李宣海、沈晓明主编:《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2] ( 美) 弗兰克、H . T . 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王晓阳、蓝劲松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3] ( 美)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侯定凯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4] ( 美) 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2001。[5] ( 美) 伯顿•克拉克主编:《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2001。[6] ( 英) 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王春华,王爱义,刘翠航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7]( 美) 唐娜• 伊• 玛茜、帕特里克• 杰• 麦奎兰:《学校和课堂中的改革与抗拒──基础学校联合体的一项人种志考察》,白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8] ( 法) 玛丽•杜里- 柏拉、让丹:《学校社会学(第2 版)》,汪凌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9] ( 美) 卡尔•博格斯:《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李俊、海榕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2。[10] ( 美) 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顾晓辉、蔡嵘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2。[11](美)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韩连生、曹观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美)丹尼斯•古莱特:《靠不住的承诺——技术迁移中的价值冲突》,邾立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2004。__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