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其它
论文服务

论北宋理学家石介及其古文创作

时间:2010-11-26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论北宋理学家石介及其古文创作
扶平凡
摘要: 石介是北宋理学之先驱,“宋初三先生”之一。石介复兴儒学不遗余力,他遇事奋然敢为,一生中做了几件颇具影响之事。时人与后人对石介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从论道、论政、论人三个方面分析了石介的古文创作思想。石介的古文创作,以宣传儒家思想,恢复儒家道统为主要目的。其古文创作并非“太学体”佶屈聱牙而不忍卒读。从文学创作艺术风格看,石介的古文创作比较讲究写作艺术,行文堪比苏洵,颇具气势而文从字顺。
关键词: 石介; 古文创作; 太学体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90X( 2010) 9 - 203 - 03
作者: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博士生; 四川,成都,610064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 今山东泰安) 人,是“宋初三先生”之一。“宋初三先生”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先驱人物,他们复兴儒学不遗余力。在《宋元学案》中,《安定学案》、《泰山学案》名列卷首,而《直讲石徂徕先生介》附于《泰山学案》之后。他曾在家乡徂徕山下讲学,人称徂徕先生。《宋史》本传评其为人是“笃学有志向,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①,他一生中的确做了几件有影响的大事。
五代以来文章道弊,尤其是西昆体风行一时。西昆体固然有它的艺术魅力,他们的作品对仗精工,音节铿锵,用事深密,辞藻华美。但其缺点是专事模仿,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深沉的感情和浑厚的意蘊。因此,西昆体当时就受到很多人的批评,石介则写下了《怪说》三篇,极力排斥西昆体文风。他说: “今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怪说》三篇不仅仅批判西昆体,其中还对佛、老也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释、老之为怪也,千有馀年矣,中国蠹坏亦千有馀年矣,不知更千馀年,释、老之为怪也如何? 中国之蠹坏也如何?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不生。”《怪说》一出,影响极大。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十引《吕氏家塾记》记载,说《怪说》一出“于是新进后学不敢为杨、刘体,亦不敢谈佛、老”②。石介曾经“入为国子监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由此益盛”③,因此,石介的思想观点对太学生影响很大,以太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士子追随石介,竟弃西昆华美雕缋的文风,走上了险怪艰涩的创作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庆历三年,石介写下了轰动一时的《庆历圣德颂》。当时吕夷简罢相,夏竦罢枢密使,而杜衍、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及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并为谏官。石介对此感到高兴,说: “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④ 于是写下了《庆历圣德颂》诗,此诗固然为他赢得很高的名声,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此诗一出,孙复就说: “子之祸自此始矣。”后来事情的发展验证孙复的话: “未几,党议起,介在指名,遂罢监事,通判濮州,归徂徕山而病卒。”灾祸并未因石介之死而结束,夏竦为报复他并打击杜衍等人,在石介死后,污蔑他,说他诈死,北走契丹。差点儿遭斵棺验尸之辱,并且妻儿也受牵连⑤。《庆历圣德颂》的影响深渊远,据宋袁褧《枫窗小牍》记载,就连范仲淹本人也不满这首诗: “为此怪鬼辈坏之也。”⑥ 宋人田况在《儒林公议》卷上中也认为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有石介诗的消极影响: “范仲淹、富弼初被进用,锐于建谋作事,不顾时之可否。时山东人石介方为国子监直讲,撰《庆历圣德诗》以美得人。中有‘惟仲淹、弼,一夔一契’之句,气类不同者恶之若雠。未几,谤訾群兴,范、富皆罢为郡,介诗颇为累焉。
”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者亦认为石介不该写此诗,因为“贤奸黜陟,权在朝廷,非儒官所应议。
且其人见在,非盖棺论定之时,迹涉嫌疑,尤不当播诸简牍间,以分恩怨”,并且认为宋朝党争“实介有以先导其波”⑧。但是一般的人认为他的评价是很恰当,比如苏轼,他在《富郑公神道碑》中说: “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皆得其实。”⑨时人与后人对石介的评价褒贬不一。作为友人的欧阳修,在《与石推官第一书》中善意地批评他“有自诩太高,诋时太过,其论若未深究其源者”,“特欲与世异而已”⑩,但是在石介死后,欧阳修对他的道德文章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在《重读徂徕集》中说: “我欲贵子文,刻以金玉联。金可铄而销,玉可碎非坚。不若书以纸,六经皆纸传。但当书百本,传百以为千。或藏于四夷,或藏在深山。待彼谤焰熄,放此光芒悬。”?瑏瑡欧阳修认为金、玉不足以比拟石介的文章,因为金可销,玉可碎,而石介的文章光焰万丈,定会永垂不朽。可苏轼对他评价并不高: “通经学古者莫如孙复、石介,使孙复、石介尚在,则迂阔矫诞之士也,又可施之于政事之间乎?”?瑏瑢认为他是一个矫诞之士,缺乏政治才能,不可让他参与政事。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卷三对石介的一生做了总结: “徂徕先生石守道,少以进士登甲科,好为古文章,虽在下位,不忘天下之忧。其言以排斥佛、老,诛贬奸邪为己任。”?瑏瑣这个评价大体是不错的。二石介古文的内容首先是论道,也就是阐述儒家思想。在石介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复兴古道,如柳开、王禹偁,他们都勉力于推行儒家思想。石介尊崇儒道,对儒家圣人顶礼膜拜,对儒家思想深信不疑。在石介的眼里,“方今正道缺坏,圣经隳离,淫文繁声,放于天下,佛老妖怪诞妄之教,杨、墨汗漫不经之言,肆行于天地间,天子不禁”?瑏瑤,因此,他的许多散文是阐述儒家思想和儒家道统的。他完全是自觉地遵守“文以载道”的儒家原则。如在《复古制》中,他列出心目中的十一位圣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认为这些“圣人之作,皆有制,非特救一时之乱,必将垂万代之法”。如果后世没有圣人,“则勿请更作制”; 如果后世有圣人,“则请起今之亡而复古制”。
在《二大典》中,认为《周礼》、《春秋》是万世之大典,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周礼》明王制,《春秋》明王道,若执二大典以兴尧、舜、三代之治,如运诸掌”。因此,他对后世无人执二大典以治国感到悲哀。在《尊韩》中,他为我们梳理出了一条道统: “伏羲氏、神农氏、黄帝氏、少昊氏、颛顼氏、高辛氏、唐尧氏、虞舜氏、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者十有四圣人,孔子为圣人之至”; “孟轲氏、荀况氏、扬雄氏、王通氏、韩愈氏五贤人,吏部为贤人而卓”。对孔子的《易经》、《春秋》,韩愈的《原道》、《原仁》、《原毁》、《行难》、《对禹问》、《佛骨表》、《诤臣论》倍加赞赏。孔子要求君主关心民利、尊重民意,主张人格上的平等,?瑏瑥石介认为儒家道统是万古不变,超越天地的,因此他孜孜不倦地宣传儒道。在《徂徕石先生文集》中,这样大肆宣传儒家思想和儒家道统的文章很多。在书信中,在赠序中,在字序中,他都不忘记宣传儒道。这些文章是从“立”的角度,即从正面阐述、宣传儒家思想、儒家道统的。石介还有一些文章是从“破”的角度,即在批判佛、老的角度来阐释、宣传儒家思想的。石介视佛、老若仇寇,排佛、老不遗余力。他认为佛之为患,在于背道,在于坏教,在于逆人理,在于乱中国。总之,是佛、老思想毒害了这个社会。在《怪说上》中,他先指出“夫中国,道德之所治也,礼乐之所施也,五常之所被也,而汗漫不经之教行焉,妖诞幻惑之说满焉,可怪也。”接着痛斥佛、老“彼其灭君臣之道,绝父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迁四民之常居,毁中国之衣冠,去祖宗而祀夷狄,汗漫不经之教行,妖诞幻惑之说满焉”。在《怪说下》中,表示要“手取唐、虞、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之道,定以为经,垂于万世”,自己死而后已,虽有万亿之众来反攻他,也不惧怕。《辨惑》一文,揭示世间没有神仙、黄金术和佛。他举出历史上痴迷于寻仙、求点金术、崇佛的三位帝王: 秦始皇、汉武帝、梁武帝。明确告诉人们这些帝王悲惨的结局: 秦始皇远游死,梁武帝饥饿死,汉武帝铸黄金不成。在《与范思远书》中,他告诉范思远: “夫欲圣人之道大通四海、上下流行而无阻碍,必也先辟去其榛塞者”,如何辟去儒道大通的榛塞呢? 就是“距退杨、墨,然后孟子之功胜也; 排去佛、老,然后吏部之道行也”。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都很关心政治,关注民瘼。儒家认为民为邦本。儒家“性善论”是传统中国人治文化的源头。?瑏瑦石介在《根本》中同样也提出了“民者,国之本也”,他认为“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因此,石介古文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论政,也就是探讨匡救政俗之弊害。石介汲汲于宣传儒家古道,目的是为了重建儒家政治、文化秩序。他在《送刘先之序》中说: “夫人能知孔子之道,施于天地间,无有不宜。以之治民,以之事君,以化成天下,皆得其序。”因此,他对国家政治、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石介的不少散文探讨了匡救政俗之弊害。在《明禁》中,他认为“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即国家在行禁令方面是犯了禁弛不当的错误。石介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很深。他对西北边境的战事和形势忧虑忡忡,《西北》诗写道: “孽芽遂滋大,蛇豕极膻腥。渐闻颇骄蹇,牧马附郊坰。恐患已深,为之居靡宁”?瑏瑧而《责臣》一文就是因西北边境战事有感而发的,文中对那些“大官被其身,福禄厚其家”的官吏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描绘: 偃蹇君命,悠游私家,谓闻金鼓之震天下,…,饮食加多,筋力完壮,乃谓病不任事”。作者在这里极尽讽刺之能事,深刻批判了那些贪图享乐、贪生怕死而又尸位素餐、罔顾国家、不赴国难的文官武将。石介散文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论人,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历史人物论。石介写了一些评论古人的文章,当然,评论的标准还是儒家思想,目的还是宣传儒道。在《季札论》中,他认为季札让位,“非苟让也,存万代父子兄弟之亲也”。因为“非季札,则后世弑父继踵矣”,所以“季札之意远矣”。他同时还批评独孤及的《季札论》不知季札让位意义之所在。在《牛僧孺论》中,他认为牛僧孺不忠。牛僧孺“怨君责成于己,辄旬三日而上章求退”,是悖逆,是不懂人臣之礼。他认为文宗“夙夜勤治,身履恭俭,英智聪睿,有圣人之资”,作为宰相的牛僧孺应该辅之以尧、舜之道,可他没有这样做。因此,石介认为大和之治,不及贞观、开元之太平,过在牛僧孺,并为文宗有明君之资而无良臣辅佐深感可惜。
在《周公论》中,他认为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起以待士,如此不暇,是不得不然,并非周公之德不及舜、禹、益、伊尹、傅说。其次,评论他所交往的人。他这样做是为了向在位者推荐他的同道,扩大他的儒学队伍,也希望他们能为国出力。他曾多次高度评价他的老师孙复。在《与祖择之》中,他向祖择之介绍他的老师孙复,希望祖能援手。他说: “甚矣,独先生四十九岁,病卧山阿,衣弗充,食弗给,日抱《春秋》、《周易》读诵,探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心。上无斗升禄以养妻子,中无贤诸侯、名卿、贤相以相慰荐,下无一夫之田,五亩之桑,以供伏腊,可谓穷矣。”石介认为他的老师孙复是“穷于身而不穷于道”。在《与董秀才书》中评价孙复: “富春明复先生潜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三十年矣,其心尽究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用,而深通孔子之心,其道高于天而穷于一身,其文出于千古而否于当时,其行齐于古人而轻于众俗,年四十有四而两鬓尽白。”石介总是不厌其烦地抓住所有机会向在位者推荐同道,希望他们能得到重用,所以他必须对他们做出恰当的评价,因而,评论人物就成了他古文的一个重要内容。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石介古文创作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单一,不管是论道、论政,还是论人,都是围绕宣传复兴儒家思想为目的的,至于其他的思想感情则很少涉及。
三对石介的古文创作,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以为石介主持过太学,他创作的古文必然属于“太学体”,如马茂军先生说:“他对文学持根本否定态度,为文师法《尚书》等古老典籍,生涩险怪,令人不堪卒读。
”?瑏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能否认,石介确是“太学体”的始作俑者。庆历二年,他因杜衍之荐,任国子监直讲。庆历四年设太学后,他又任博士。欧阳修认为“太学之兴,自先生始”?瑏瑩。据《湘山野录》卷中载,他“主盟上庠,酷愤时文之弊,力振古道”?瑐瑠。他反对时文的骈偶与拼凑,同时却助长了僻涩怪诞的文风滋盛。“太学体”文章到底怎样呢?欧阳发《欧阳公行状》则留下了一些例子,我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僻涩如‘狼子豹孙,林林逐逐’之语,怪诞如‘周公伻图,禹操畚锸,傅说负版筑,来筑太平之基’之说。”?瑐瑡又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记载了刘几的“太学体”文字: “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瑐瑢由此可见“太学体”的面目是古拙、怪癖、生涩。这样的文章,当然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张方平就点名批评他: “尔来文格日失其旧,各出新意,相胜为奇。至太学盛建,而讲官石介益加崇长,因其好尚,寖以成风。以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琐为赡。逾越绳墨,惑误后学。”?瑐瑣石介揄扬古文,抨击时文没有错,其错在矫枉过正,教导不得法。然而,石介自己的古文创作不属于“太学体”,完全可以当得起“文从字顺”的评价,绝无僻涩怪诞的恶习。后人对石介的古文艺术做过一些评价,如陆子遹曾经转述其父陆游的评价: “老苏之文不能及。”?瑐瑤竹溪林希逸说: “石徂徕之文多方少圆,却略有典则。”?瑐瑥今天看来,林希逸的评价比较恰当,而陆游则赞誉过当。但是陆游确实看出了石介古文的特点,即议论风发,很有气势,与苏洵散文类似。《宋史》本传也称他“为文有气”?瑐瑦。石介古文创作颇讲究写作技巧和语言艺术。他为文很讲究修辞艺术,尤其善于运用排比、对仗和比喻等手法。如《宋城县夫子庙记》的开头: “天地,吾知其易毁也,一德不修则裂。日月,吾知其易丧也,一政不行则缺。山岳,吾知其易坏也,一化不明则崩。河、洛,吾知其易涸,一令不善则竭。”四句排偶而下,滔滔滚滚,如飞瀑自九天而下,势不可遏! 接着赞美儒家大道: “大哉! 吾圣之道,弥亘亿千万世而不倾,网维四方上下而不绝。莫乱于战国,莫妖于杨、墨,莫毒于秦嬴,莫逆于莽贼。曹、马谲诈,宋、奇凶慝,虐神猾夏,曰聪曰勒,唱诞放邪,曰聃曰释,下至唐季接武踵迹,昏君暴德,莫不灭裂衣冠,隳拆法则,焚烧《诗》、《书》,芟刈《礼》、《易》。”对仗、排比同时运用,句式整齐,气势排荡,文风直追老苏。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论证方法和比喻修辞手法。如《题郓州学壁》文章很短,全文才九十四个字。开头简述沂公仕宦经历,指出沂公之贤,后半部全用比喻来论证沂公为郓州立学是为国立本。在《与士建中秀才书》最后一段为了赞扬士建中为“民之先觉者”,整段运用比喻: “适水者,天下之人西而足下独东矣,盖沧海之所在也; 适山者,天下之人之秦之越而足下独之鲁矣,盖泰山之所处也……”。善用比喻,故而生动活泼; 善用排比,故而显得气势排宕。长句与短句交错,整句与散句结合,句子安排显得错落有致。同时,由上文所举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他的古文语言一点都不生涩、奇辟、古奥,完全是走“文从字顺”的创作道路,与“太学体”相比,不啻于天壤之别。
综上所述,若认为石介古文属于“太学体”,其文诘屈聱牙,让人不忍卒读,这是厚诬石介,亦是皮相之见。石介古文真正的不足在于思想较为单一,情感相对缺乏。整个《徂徕集》给人的感觉就是口不离孔孟,言必称儒道,这主要是由其创作目的决定的。石介古文创作完全是为宣传儒家思想服务的,即便是涉及社会政治、国计民生的问题也是绕着儒家思想来展开的。他认为为文之道应该“始宗圣人,终要于圣人,如日行有道,月行有次”,并且认为“一焉于圣人之道”便可做出好的文章来?瑐瑧。正是这种重道轻文的观点使得石介古文内容单调,情感缺乏,语言质朴。虽然石介古文与唐宋八大家散文相比,从题材到内容,从情感到思想,石介的古文都显得单薄,但石介的古文创作,还是比较讲究写作艺术的,行文类似老苏,议论风发,很有气势,亦能够做到文从字顺。
注:①③④[元]脱脱等撰: 《宋史》卷432 中华书局,1985 版,第12833 - 12834 页。
②[宋]石介著,陈植锷点校: 《徂徕石先生文集•附录四》,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年版,第317 页。
⑤⑥⑦⑧⑩?瑏瑡?瑏瑣?瑏瑤?瑏瑧?瑏瑩《徂徕石先生文集》第316、321、308、267、299、304、312、163、17、261 页。
⑨?瑏瑢苏轼: 孔凡礼点校: 《苏轼文集》卷18 中华书局,1986版,第525、723 页。
?瑏瑥龙承海: 《前期儒家君民关系论》,《求索》,2009 年7 期,第194 - 195 页。
?瑏瑦蔡晓霞; 刘旺洪: 《儒家性善论与传统中国法治精神缺失的分析》,《求索》,2008 年12 期,第115 - 117 页。
?瑏瑨马茂军著:《宋代散文史论》,中华书局, 2008 版,第140 页。
?瑐瑠[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 《湘山野录》中华书局,1984 版,第24 页。
?瑐瑡[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 《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先公事迹》,中华书局,2001 版,第2636 页。
?瑐瑢[宋]沈括撰、胡道静校注: 《新校正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63 版。
?瑐瑣[宋]李焘著: 《续资治通鉴长编•贡院请诫励天下举人文章》卷158,中华书局,1986 版。
?瑐瑤《徂徕石先生文集•直斋书录解题徂徕集提要》第283 页。
?瑐瑥《徂徕石先生文集•文献通考卷一三四卷经籍考六一集部别集类》第284 页。
?瑐瑦《宋史》卷432 ,第12833 页。
?瑐瑧《徂徕石先生文集•与张秀才书》1984 版,第188 页。
( 责任编辑: 群喜)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10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