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文服务

浅谈历史课堂上的教学目标

时间:2013-08-20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浅谈历史课堂上的教学目标

一、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的缺失。教研活动时,老师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如何开头、怎样结尾、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而几乎无人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干吗非要写教学目标呢?耗时费力做无用功!完全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不少教师上课没有计划,仅凭经验,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或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谈特谈。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掌握了什么,教师也不知道学生学了些什么,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没有教学目标的历史教学,说得严重一点,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目标的虚假。目前仍有不少中学教师认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缺乏具体操作性,只是一个写在教案本上的备查内容而已,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所以他们直接把教学参考书中现成教学目标搬到自己的教案中,没有认真琢磨,没有真正理解目标的内涵,也没有结合本班实际、个人特点加以改造,更没有关注目标有无达成,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3.目标的模糊。虽然有一些中学历史教师明白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但是因为对教学目标的理论研究不够,操作技术不足,出现了目标表述不准确、目标内容不具体、目标结果不可测等一系列问题,使教学目标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对课堂教学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匮乏,教学观念陈旧,仍用传统的观念指导教学,其次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制定技术缺少研究,还有就是教师忽视自身的主导地位。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目标设计,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呢?

二、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改进策略
  (一)依据什么设计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来总体把握,同时要体现本学科的特色,体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学科功能,符合学科教育的逻辑。但是,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轻课标、重教材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不少教师课标意识淡薄,甚至设计教学目标时都不看课标,课标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即使看了课标,也未能把握其精髓。
  【案例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运动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老教材是用六个课时学习这部分内容,现在新课程要求一课时必须完成教学任务,真是难煞老师了!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课时,“五四运动”(含导入)用了26分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用了12分钟,“国民革命运动”(含结尾)用了7分钟。
  【分析】显然,这位老师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是因为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的课标是怎样要求的呢?“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本节课的重心应当是“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等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五四运动的背景等问题,对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用不大,应当淡化处理。但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认真研读课标,没有跳出旧教材的窠臼,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单单是“五四运动的背景”就用了整整9分钟,而且照搬老教材,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而新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变化,明显淡化了这个问题,只提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至于根本原因等,课本只字未提。等第一个问题“五四运动”讲完用了半节多课以后,这位老师才回过神来,但因为教学预案的限制,他除了加快语速、摒弃师生互动以外,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课堂教学目标并不是凭教师的主观设想随意确定的,而是有其基本依据的,其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依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奥苏贝尔在其《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在他看来,“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它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一个人的准备知识影响了他们学什么和如何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目前的教学目标设计,在这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是主观臆测;二是笼统泛化。
  【案例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新课导入设计: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由歌词相关内容导入新课。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歌词中的时间(1979、1992年)、地点(南海边)、人物(一位老人),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的改革,思考歌中反映当时发生的什么事。本来以为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但在上课时才发现,现在90后的学生居然大都没听过这首歌。结果,我不得不在课堂上多花了一点时间介绍它的背景和歌词的相关内容。既耽误了时间,也影响了导入效果。
  【分析】以《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应该说想法不错,这首歌曲调优美,气势恢弘,能为本课学习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这首歌的内涵也与本课主题非常吻合,但为什么在实践中效果不佳呢?主要原因是导入缺乏针对性,没有摸清学情,没有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设计。《春天的故事》是一首民族风格的歌曲,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无论从时间还是曲风上,对于喜爱通俗歌曲的当今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讲都是相对陌生的,因此导入新课时,学生反应平平。
  【案例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拥有感性知识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喜欢质疑、探究;具备理性思考的潜能。
  【分析】本案例的主要问题在于学情分析泛泛而谈,比较侧重对学生普遍的共性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针对性,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这种学情分析对于设计教学目标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只有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按照课标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教学策略。对学生情况了解得越详细,分析得越透彻,教学就越有效。湖南省衡阳市26中伍衡燕老师的学情分析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案例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学情分析:
  优势:第一、衡阳是一所抗日历史名城,在初中都开设了乡土历史,介绍了衡阳保卫战,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一定了解,能够进行基本史实的叙述;第二、班级人数少,便于小组活动的开展。本校正在高一年级开展教改实验,可充分利用这一条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课教学。
  劣势:我校是衡阳市一所薄弱学校,生源基础较差,学生虽然情感丰富,但理性认知不够,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知识零散,遗忘较快。
  对策: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理念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习”。教学目标是教师“教”的目标,但更是学生“学”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切着眼点都应以学生为主。教学目标关注的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学生采用何种方法学习,学生的行为表现有哪些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设计者必须换位思考,既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准确掌握他们的认知结构特点、思想状况、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此作为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描述教学过程。只有教学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依据、教师教学过程的支撑、教学行为评价的标准时,才能真正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让新课程改革开花结果。
  (二)怎样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准确、科学地加以表述,这需要一定的技术。目前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普遍存在着相当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二是用含糊的不可测的描述心理状态的术语表述课堂教学目标;三是割裂三维目标,使三维目标失去了整体意义。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究竟该以何种方式表述呢?
  1.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目前的教学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仍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例如“使学生……”“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等这样的表述比比皆是。
  【案例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科技的基础知识及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史,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习题检测,让学生掌握古代科技的基本成就;通过教师展示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古代中国科技长期世界领先的原因和古代科技在内容上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基本学科素养。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坚定科学的理念。
  【分析】表面上看,“行为主体的错位”似乎只是一个角度和表述的问题,其实质还是反映了教学理念问题。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开始就确立学生的行为主体地位,在表述目标时一定要正确定位目标对象,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表述时可用“学生能列举……”“学生能解释……”“能写出……”等形式。很多时候行为主体在表述时可省略,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应是学生这点是明确的。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的、具体而明确的。
  “模糊性”是设计教学目标时的一大禁忌,教学目标中所使用的动词不能模糊、笼统,如:“理解”“初步学会”“掌握”“认识”等等,这样陈述的教学目标没有具体的质和量的规定,使得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可评性较差,在教学中也难以把握到底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那么,教学目标怎样表述才比较科学准确呢?按照教学理论的说法,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目标,应包含ABCD四个要素,A是Au-dience,即学习的主体,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B是Behavior,即行为,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C是Conditions,即条件,说明B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D是Degree,即程度,表明B的标准。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设计时,要完全按照这四个方面来表述教学目标是较为困难的,尤其是历史学科,因为在能力上、认识上、情感上等方面的程度标准是很难详细界定的。但一般地讲,目标的表述中主体必须明确,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及内容要具体表示出来。
  【案例6】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学完“孔子”这一目后,能不看课本,准确列举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主要成就。该例中“学生”是行为主体(A),“列举”是行为本身(B),“不看课本”是行为条件(C),“准确列举”是行为标准(D)。
  【分析】实践证明,用行为目标表述非常适合于广大教师掌握和使用,它不仅流程清晰,而且操作性强,目标分辨率高,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表述要想实现明确可操作,必须运用行为动词,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加以描述,对预期的目标加以明确的限定,指向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程度。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他们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不能割裂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它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就像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的概念,是不能彼此分开呈现的。比如一个立方体,有长、宽、高,但无法把长、宽、高单独拿出来。“三维目标”,其实某种意义上正是课程的三个层面:A.“阐明的课程”(教师根据“课标”阐明并设计教学);B.“展现的课程”(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C.“体验的课程”(学生感受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有效性,既表现在“三维目标”的完整性上,也体现在课程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中。
  新课程要求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之中。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教学时,这三个目标则是不可分割的。
  【案例7】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流派纷呈的世界美术》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欣赏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掌握19世纪以来主要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对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说出其内涵,归纳各流派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通过对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悟,认识其艺术价值,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认识美术的发展是在继承中有创新,艺术家们的传世之作源于他们对社会的深刻感悟。
  【分析】这样的目标设计便于在教学中整体性、一体化地把握三维教学目标,这里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表述,既有学习的内容,也指明了程度;情感目标有内容,也有体验的方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而且不是照搬三维目标的形式,而是体现三维,并加以整合,使目标更完整,操作性更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将要预期的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和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优化教学环节”等方面,大家很少意识到,课改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百花齐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源头、在起点、在出发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水平,就必须回到源头,重视教学目标的作用,真正认识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虽然老师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能会比以前费时费力,但最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