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文史哲学 >
论文服务

蜀锦蜀绣在诗文中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13-06-04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论文摘要:蜀锦蜀绣虽然仅仅只是成都众多风物中的两件,但作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无双璀璨的光华,展示出足以担当城市名片的底蕴,北出剑阁,东下夔门,南走云贵,西上青藏,角鹿中原,仿若一曲霓裳羽衣般让人沉溺的繁华旧梦。

关键词:蜀锦蜀绣;诗文;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2

自“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1]始,我们可以发现蜀地早已深深地打上了锦绣的烙印。而细查蜀锦蜀绣中的纹路,逐渐呈现出的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城池在锦绣河山的盛大簇拥下的翩然莅临。

“蜀”的名称,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便已出现。《说文》有:“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一般人便据此认为“蜀”就是蚕,更与蜀古王蚕丛相联系,为蜀国强行安上“养蚕之乡”的名头。[2]虽然现在学界多倾向于“蜀”、“叟”对音说[3],以为“象蚕论”为误读。就现存资料而言,蜀人养蚕,至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开始。《仙传拾遗》[4]有记载:

蚕女者,当高辛氏之世,蜀地未立君长,无所统摄,其人聚族而居,递相侵噬。广汉之墟,有人为邻士掠去已逾年,惟所乘之马犹在。其女思父,语马:若得父归,吾将嫁汝。马遂迎父归。乃父不欲践言,马跄嘶不齿乞。父杀之,曝皮于庖中。女行过其侧,马皮蹶然而起,卷女飞去。旬日见皮栖于桑树之上,女化为蚕,食桑叶,吐丝成茧。[5]

从“蜀地未立君长,无所统摄,其人聚族而居”的原始生存状态看来,“蜀”之得名或与蚕无关,但是蜀地确为我国养蚕最早的地区之一。

而在蚕桑发展的基础上,蜀地劳动人民很早就善于制造丝织品,在古代记载中称之为“锦”。诗三百中,与丝绸、锦绣直接相关的篇目就有20余首,如“缟衣綦巾,聊乐我员”[6]、“衣锦襞衣,裳锦襞裳”[7]、“素丝纰之,良马四之”[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9]、“绿兮丝兮,女所治兮”[10]、“萋兮斐兮,成是贝锦”[11]等等,可以清晰地看到蚕丝、锦绣从华夏文化的根源处,便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翻开我国诗书画卷及染织工艺史,从最古老的诗经至于现代服饰的画页,无处不闪烁蚕丝的光泽。荀况也曾赞其曰:“有物于此,蠡蠡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12]

战国以来,蜀锦生产已有相当规模,至于汉代,蜀地已有“女工之业,覆衣天下”[13]之称。如《华阳国志·南中志》:“有梧桐木,其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污,俗名桐华布。”抑或西汉扬雄《蜀都赋》:“其布则细都弱折,绵茧成衽。阿丽纤靡,避晏与阴,蜘蛛作丝,不可见风,筒中黄润,一端数金。”丝麻的品种的多样,造就了四川古代“丝麻条畅”[14],也奠定了蜀锦驰名全国的基础。

诸葛亮南征时,把织锦技艺传至南中少数民族地区,如张应诏《诸葛锦诗》有言:“丞相南征日,能回黍谷春。干戈随地用,服色逐人新。芋幅参文绣,花枝织朵匀。蛮乡椎髻女,亦有巧手人。”顾谅《僮锦歌》:“郎锦鱼鳞纹,侬锦鸭头翠。依锦作郎茵,郎锦裁侬被。茵被自两端,终身不分离。”自此以成都锦官城为圆心,以南方丝绸之路网络为半径,上下五千年,纵横五万里,蜀锦蜀绣犹如流光溢彩的金丝鸟,从蜀地的桑树林中飞鸣而出。至于唐代,作为我国古代重要出口商品,“蜀江锦”享誉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新疆的“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团花纹锦”、“晕绚锦”上便有唐“蜀江锦”的风格。鉴真和尚东渡时,亦将蜀锦蜀绣带到日本,“陵阳公样”[15]在日本亦被称为“蜀江锦”,唐代蜀锦“赤地经锦”残片至今还保存在法隆寺中。

而至于蜀绣出于丝织,所谓蚕丝织丝绸,方有缤纷绚烂的蜀锦,进而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这项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的手工技艺,凭借发达的产业,在汉代获得了文人不吝辞藻地激赞和史学家平实的纪录。“阑阋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箴金所过。”[16]乃当日蜀都之写照,西汉扬雄《蜀都赋》亦云:“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 进而对于文章也有“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官一商。此赋之迹也”[17]一说。在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详载了蜀地宝物,明确将蜀锦蜀绣与金银珠玉等同列,皆视为“蜀中之宝”。

实际在汉末三国,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它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视之为奇珍异物而为主要掠夺对象。时至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不仅因其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盛产丝帛,因此“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18],更因其蜀绣技法“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19]。成都繁华富丽,生活享乐而艺能有所工,史称“成人多任务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20]。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文化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

唐代安史之乱后,章服等级制度崩溃,九品以上官员才可穿的丝布已普及于庶民日常生活,民间凡富、士子游女也多衣锦绣。唐张祜有《送走马使》“新样花纹配蜀罗,同心双带蹙金蛾。”温庭筠有《弃妇》“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 ,《织妇词》“锦中百结皆同心,蕊乱云盘相间深。”尔后五代十国,中原战事频繁,四川偏居一隅,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环境。后蜀人编成以闺中生活为主的《花间集》,时有刺绣方面描写,如赞女红之盛,有温庭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韦庄“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毛文锡“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借绣品抒发情思,如温庭筠“红烛背,绣廉垂,梦长君不知”,顾曾“绣鸳鸯枕暖,画孔雀屏欹”等等,可探知当时风俗。种种描绘亦对蜀绣在蜀人生活中的装饰功能盛言其极。

蜀绣在宋代虽主要表现为工整的写实作风,但其婉转的风流又有谁能抹杀呢?陆游一曲《钗头凤》道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惆怅,如同唐李商隐“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般细腻。一字千金的锦书,单单凭借文字便撩拨了少年所有的相思,穷尽对于爱恋的全部想象。而又一曲《九张机》,从“陌上采桑试春衣”的俏丽,“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牵挂,到“横纹织就沈郎诗”的相思入骨,“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的满怀踌躇,以至于“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痴心与伤情,道尽了锦绣与情的环环相扣。

从现实角度而言,最早的“蚕女”传说,不仅仅奠定了丝绸锦绣浪漫想象的基础,也孕育了川西“蚕市”的传统,并且一直保持到近代。《四川通志》卷五十六:“(蚕市)在(眉)州城内官市。蜀本蚕丛之国,故州人习俗重蚕事。每岁二月望,相聚鬻蚕器于此……故名蚕市。”类似“蚕市”是成都及各州县一年一度的传统集会。宋代“蚕市”十分兴旺,蚕市上交换蚕种、桑条、饲养用具,还设有专门的茧馆。蚕市贸易一般从正月开始到三月结束。时人张仲舒曾作有《蚕市词》:“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州。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正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更有田况偏好蚕市,多做其诗,“名花蕴天艳,灵药昌寿祺。根萌渐开发,蒙栽相参差。游人炫识赏,善贾求珍奇。”[21]“经年储百货,有意享千金。器用先农事,人声混乐音。蚕丛故祠在,致祝顺民心。”[22]“高阁长廊门四开,新晴市井绝纤埃。老农肯信忧民意,又见笙歌人寺来。”[23]当然也不仅仅宋代,韦庄亦有《怨王孙》:“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对行云散。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蚕市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在成都除“蚕市”外,还有“锦市”。从杜甫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们窥探到这座城市初醒的脉搏。成都得名为“锦官城”,简称“锦城”,亦与蜀锦的生产有关。成都因织锦业发达,东汉时政府曾设置专门机构“锦官”进行管理。时成都南门万里桥南岸建有锦官城,织锦工人集中管理,久之则锦城成形,而其附近织锦工人聚居之处,即现在著名的“锦里”。如锦江原名亦为南河,因其两岸风光秀丽,河水清澈纯净,妇女常来河边洗濯彩锦,洗后彩锦色泽更加明艳,濯锦江由此得名。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诗《浪淘沙·锦》云:“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唐人张何亦作有《蜀江春日文君濯锦赋》:“乍离披而成段,或焕烂而成匹。……其始人也,疑芳树映落涧中;少将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夺五云,长风未散;泫百花,微雨新洗。”对蜀锦及其造就了此样珍品的山水,给予了由衷的赞叹。

除却文人墨客雕琢出的文化脉络,刺绣的基础总算是在民间的,因此蜀锦蜀绣的种种,往往也在四川的民歌情歌与俗语俚语中被表达出来。如描写乡村生活的《四月乡村忙》“乡村四月闲人少,莫道君行早。姑嫂喧喧采桑回,隔夜蚕儿才吃饱。”朗朗上口的《上蔟歌》:“蚕公公,蚕婆婆,上树去,勤做活,一晚做个铁茧壳。石滚粗,扁担长,华丝压断称钩梁。你也忙,我也忙,三天做个遍山黄。”节奏明快的情歌对唱《针行三步线来寻》:“哥有情来妹有心,一条丝线一根针;郎是花针妹是线,针行三步线来寻。”以及“清明孵蚕子,立夏见新丝”、“人老一世,蚕老一时”、“荒月蚕挂茧,上街买油盐”等极富生活气息的俚句。

明清之后,以国画为修稿,受文入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悠远高雅,针法、色彩等方面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而今,蜀绣继承“画绣”传统中的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一方面,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

另一方面,在平凡的生活中,蜀锦蜀绣仍然展示着其“宛如雪花舞,更似梨花飘”的素绸以及“夺去千花美,汇集百花俏”的被面[24]此等踏实真切的个性。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今日,一曲《蜀绣》再次红遍大江南北,以蜀绣为载体,也串起了蜀地风云变幻精彩纷呈的过往。在歌曲制作过程中,参与者郭敬明、李宇春曾表示,蜀绣是家乡的文化瑰宝,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蜀绣产业是每一个家乡人乐见的心愿,所以会优先投入把《蜀绣》做好。由此,可以轻易发现至于今天的时尚文化行业,蜀锦蜀绣依然拥有不朽的生命力。就如同《锦里序》之中的华美:

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蚕丛教养蚕,嫘祖创缫丝。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彩似霞。府河微澜,不彰而流;锦里丝织,不胫而走。锦为两汉益州贡品,三国蜀汉战资。锦为身份象征,地位标签。成都机杼声响遏云,蜀郡女工衣覆天下。秦汉贱商贾,商贾纵然金如土,律禁穿锦衫;唐宋贵士子,士子宁可食无肉,习欲服纹绣。锦书一本,绣画千幅。南丝绸路上,牛拉马驮;东海涛中,船载帆推。西亚女用它扮美,波斯男以其示荣。[25]

我们看到蜀锦蜀绣从历史的书页一点一滴的传承与发展,与蜀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越加紧密。然而与此同时,也一步步从手工艺术的神坛上走下来,褪去光环,只余凡俗的美感。物质艺术品,是技艺落地时的显像。即使是文字、图片、摄像三者同时覼缕,也永远只能沉陷技艺的皮毛。因此,技艺是慢的,与急功近利的工业体制和速度背道而驰。今天,唯有成都还能看到这种手工的织锦操作。但目前的中国,也仅保留了三架传统织机,与会使用这种机械的老师傅三、四位而已。虽然古老的传统与当代文化发展要求,必然存在着大不相同的格局和套路,锦绣璀璨的蝶翼已然被制成标本精心保存,唯有充满华彩的诗章依然在低声述说着湮没在黄沙间的昨日楼兰。

注释:
  [1]、逸周书·王会
  [2]、朱逖先.古蜀国为蚕国说.时事新报·学灯[J].陕西出版集团.第44期。
  [3]、童恩正.古代的巴蜀[M].重庆出版社.2004:第六章:在古音中,叟为侯部字,蜀为屋部字,屋为侯的入声,所以叟、蜀古音相近。《尚书·牧誓》《伪孔传》“蜀,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注明“晋人语也”,足见在某些方言中,“叟”、“蜀”甚至为同音字。又《后汉书·董卓传》载“吕布军有叟兵内反”,注:“叟兵即蜀兵也,汉代谓蜀为叟。”由此可知,所谓蜀,就是指叟或氐而言。“蜀”最初应是一种民族的称呼。该民族或原是古代氐族的一支。在某些古籍中,氐又称叟,如《尚书·禹贡》记西羌部落中有“渠搜”。《汉书·地理志》录《禹贡》即将“搜”写作“叟”,足见二字同音异写。《汉书·武帝纪》说:“北发渠搜,氐羌来服”,可证“渠搜(叟)”是氐羌的一种。到魏晋时,叟与氐相联系之处更多,足证在大部分情况下,氐和叟就是一回事。它最初的含义,现在由于资料短缺,已不得而知。
  [4]、《蜀中广记》卷七十一引
  [5]、童恩正.古代的巴蜀[M].重庆出版社.2004:类似的记载也见于《隋州郡图经》和《太平广记》,看来是西南地区流传较广的一种传说。
  [6]、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7]、诗经·郑风·丰
  [8]、诗经·鄘风·干旄
  [9]、诗经·卫风·氓
  [10]、诗经·邶风·绿衣
  [11]、诗经·小雅·巷伯
  [12]、战国荀况.蚕赋
  [13]、华阳国志·蜀志
  [14]、扬雄十.二州箴·益州箴
  [15]、陵阳公样,作为蜀锦有名的品种影响深远,其创制者是唐初一位益州行台官,窦思纶。其所创制的锦绫花样不断翻新,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诸多题材。“陵阳公样”受到人们的欢迎,流行国内外百余年,他本人因此封为“陵阳公”。
  [16]、左思.蜀都赋
  [17]、西汉司马相如.《西京杂记》卷二
  [18]、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19]、宋史·地理志
  [20]、隋书·地理志
  [21]、宋田况.(正月)五日州南门蚕市
  [22]、宋田况.(正月)二十二日圣寿市前蚕市
  [23]、宋田况.三月九日大慈市前蚕市
  [24]、当代董碧琼 (南充绸厂).素绸,被面
  [25]、当代罗开玉.锦里序
  参考文献:
  1、李鹏.寻访历史名城[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63-69
  2、蒲秀政.一座城池的锦绣河山与漆光异彩《纹道——蜀锦·蜀绣·岂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序[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王君平.蜀锦与中华丝绸文化诗词歌赋集萃.纺织科技进展增刊
  ——蜀锦专辑[M]1966.第2卷
  4、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5、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一版
  6、明郑朴辑著.蜀王本纪.中华野史[M].中国古典精华文库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