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艺术学 >
论文服务

行云流水见传神 石以画传刀如笔

时间:2013-08-07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艺术的欣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之一,作为艺术品其不仅是个体性欣赏者的审美消费,也是表现为群体性广泛的文化交流,这一交流过程借助作品为中介,不只包括欣赏者与作者的对话,还包括鉴赏者与自我心灵世界的沟通。对于寿山石雕刻创作而言,对作品原创的认识及其意义是值得我们去探索。

        每个时代所赋予艺术创作的文化环境都不同,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也不尽相同,寿山石薄意雕刻艺术到了清末林清卿吸收中国画艺术养分,达到了薄意雕刻的祟高艺术境界。

        薄意雕刻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传统的凸出的绘画,即用极浅薄浮雕,雕刻薄且富有画意。薄意雕刻要求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绰绰,以具远观色,近看雕工的特殊艺术效果。最适用于质佳而材小的珍贵冻石的装饰,备受金石书画家所欣赏推荐,它是寿山石印章独特的表现技法之一。

        明朝后期,寿山石雕逐步由立体圆雕向浮雕、高浮雕发展,并且出现了“阴刻”技法。清初康熙年间著名艺人杨玉璇,不但以善刻人物、兽钮于世,还在表现技法上大胆突破前人樊篱,刻圆雕渗用阴刻法,使作品更臻完美。与他同时期的另一位石雕名艺人周尚均,则擅长雕刻夔纹博古平钮,或在印台四周刻浅浮雕锦褥纹和边纹,或在印台四周饰以浅浮雕图案,他们开创了薄意的先身。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福州西门外凤尾乡潘玉茂兄弟,继承尚均遗法专事深刀雕刻的探索,对博古、印纽、浮雕等技术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推动浮雕向薄意过渡,奠定了寿山石雕“西门”艺术流派的基础。然而,这个时期的薄意尚处萌芽阶段,一般来说,布局还是比较呆板,缺乏变化,雕工也相当粗糙简单,与浮雕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重视。直至清末,石雕艺人林清卿,吸收中国画艺术养分,别开生面地将薄意艺术发展到新的境地。

        珍贵的寿山石种,难免也会参杂一些裂痕砂格,难求纯洁无疵,如果不施以艺术修饰,势必影响原石的价值,若过分地穿凿雕琢,又往往损坏了石料的自然文采。只有雕刻薄意于石面才是最理想的装饰手段。

        薄意犹如一幅中国画,取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内容,各种故事情节、吉祥寓意更是薄意经常表现的题材。

        将中国画的画理与墨韵溶于薄意创作之中,开创了薄意艺术的最高境界,近代寿山石雕极有影响的艺术大师林清卿(1876-1948),福州西郊观前人,居凤尾乡,故呼“西门清”。自幼喜爱诵诗绘画,当时正是“西门”派发展到鼎盛时期,凤尾乡成为石雕艺人荟萃之地,使他受到艺术熏染。后跟随陈可应学习“薄意”雕刻,他刻苦钻研,又融会贯通各派风格,年未及冠已名重艺坛,成为“西门”流派的一名主将。

        当时“薄意”雕刻,往往不讲究画理笔法,模仿之风极盛。林清卿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决心改变现状,赋“薄意”予新的生命。于是,他毅然放弃每月很可观的经济收入,暂时放下雕刀,到福州城内一位画师家中学习中国画。他一面勤奋学画,一面致力于古代石雕、画像砖艺术的研究,吸取中国绘画艺术养分,丰富传统的薄意技法,探索新的艺术途径。正因为他具备很深厚的笔墨功力,能用画理于石面,溶雕、画于一炉,才促使他的雕刻艺术独树一帜,卓然成家。

        20世纪初正是他艺术创作最旺盛的时期,求者踵接,寒暑不断,文人雅士、社会名流都乐于与他交往,使他有机会看到古今名画,从中得到教益,促使他的才华更充分挥发。当时著名国画家熊文镛见到他的作品,曾惊叹到:“清卿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是石以画传者。

        他创作薄意,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无所不精。人物雕刻,他也特别喜欢选择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民间故事为题材,诸如东篱采菊、踏雪寻梅、米芾拜石、羲之爱鹅、达摩面壁、竹林七贤、八仙过海、香山九老等等。雕刻山水,他喜欢选用裂纹较多的石料,审曲度势,或描绘万里晴空、落日归帆;或表现重栾叠嶂、密林深溪;或刻划浮云绕树、飞泉出涧。一幅幅宛如繁而不乱、意境幽静的山水画。四时花鸟,他多选取诸如梅雀争春、荷塘鸳鸯、黄菊雏鸟、群仙献寿等寓意吉祥画面,于清润中见艳丽。更耐人寻味的是草丛小品,数根芦苇、几叶翠竹、双蝶飞舞、蜻蜓婷立,寥寥数笔,尤见精神。

       “因材施教、巧掩瑕疵”是林清卿创作的一个重大艺术成就。陈子奋《颐谖楼印话》评价他的薄意“花卉之妩媚生动,虽写生家罕能及。山水竹木,亦静穆深厚。难得在利用石之病,而反见天然”。观赏过他的作品的人,也都会有这样共同的感觉:凡石料的色泽愈杂、裂纹愈多,他的构思就愈精妙。

        林清卿薄意的布局,繁而不乱,简而有致。章法雅典,用刀如笔,手法洗练纯熟,刀过之处,神情毕肖,妙趣横生。龚纶《寿山石普》称赞他的艺术“精巧绝伦,真能用笔如刀,在杨(璇)、周(尚均)二家,别开生面者”。

        他艺术成就的取得,是与他一丝不苟的严肃创作态度分不开的。每次创作,他总要对着石料反复揣摩,有时一连几天未曾动过一刀一笔。传说有次他创作《羲之爱鹅》时,作品中的两只鹅画了又改,改了又画,总感到形象不理想。于是就跑到街上买了一只大肥鹅,养在后院,凝神观察,直到胸有成竹后才挥笔成图。可见每件大仅方寸,薄不盈分的薄意,都灌注着他多少心血。

        福建博物院收藏近30件寿山石薄意大师林清卿作品,所涉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无所不及,如形神兼备的芦蟹,“柳鹅”、“夜宴桃李园”、“雪梅高士”、“梅兰桂菊”、“水草游鹅”、“海棠菊花”、“密林深壑”、“柳下美人”、“秋山行旅”、“秋菊盛开”等等,皆诗意浓郁,情趣盎然,风靡一时。其中收藏一对林清卿的《秋山行旅》(图1)薄意对章,这对都成坑石色橘红,石质晶莹润纯清透,色淡雅纯美,用生动写实的技法在小小的画面上,将山水、人物等生活图景表现得层次多变、景致深邃。天高云淡,古木萧疏,栈桥横卧,酒肆数间,外有小二招呼客人,内有酒客开怀畅饮。四位骑驴者与三位挑夫正在行旅中,人物的神态互相呼应,主景与背景疏密有致,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真可谓极精微、致广大,难怪乎著名画家熊文镛惊叹:“清卿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是石以画传者。”

        自从林清卿把国画的技术应用到寿山石雕刻艺术上,创造并完善了薄意雕刻艺术之后,薄意雕刻便成为寿山石雕一门极为雅致的艺术。《秋菊盛开》(图2)月尾紫方章淋漓尽致表现了盛开的菊花,雕工精细活泼,文饰清晰,将高雅与薄意的雅致结合起来,既融洽又相得益彰。此方章的薄意雕刻单面构图相对独立,四面连在一起成为一幅完整的大画面。他在构思构图之前便胸有成竹。下刀之前,便已胜券在握,下刀之后更是不含糊,明暗虚实、穿插掬让无不得心应手。花鸟作品是林清卿所作中最有个性、最有韵味的,不管是兰梅、玫瑰,还是桂、菊、海棠,春夏秋冬四季花草,信手拈来,件件耐看耐品,韵味十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林清卿的作品“勾勒如生动,渲染若天然”,如白描,似工笔。这枚《山水人物》(图3)田黄石随形章色泽黄润,质地细腻油凝、质感通透,石肌纹理布满细密萝卜纹,柔润而细腻,题款“清卿”。他以高超的技艺和自创的刀法将浅薄的石璞雕刻得层层透视,图案随材质而雕。画面中的人物较小,高不过二、三厘米,两位老翁背面刻划得栩栩如生,或坐或站,极尽变化,左边老者拄一拐杖,简洁数刀将老翁的服饰刻划随风而动之感,透露出他们安逸的心情,枯枝老树随形而雕,整幅画面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雪梅高士》(图4)画面疏朗清静,线条概括简洁,朴实无华,松梅竹树,均疏影横斜,不枝不蔓,简约而宁静,与远离尘嚣的山居相协调,山石大处落刀,几条有力的线条,拉出山石的结构来,有“西门派”文气浓郁的高雅气息。这件作品文气十足,石材的雅气、题材的诗情以及雕工的简约清朗相得益彰,营造一种文雅的格调,这种看似偶合的呼应,实际却是林清卿的艺术素养的自然体现。他依石就势,巧妙构思,将万千的诗情画意置于方寸之间,书面布局章法有度,繁而不乱,浅刻轻描出空山寂寥,隐士超然物外的悠哉场景,构图清雅,富有隐逸气息。

         林清卿充分利用巧色和瑕疵,石料色泽愈杂裂纹愈多,他的构思就愈见奇巧,如《柳鹅》(图5)就是巧用材质高山石面上的砂点,刻成树木枝干的空洞,有“点砂成睛”之妙。同代的金石书画家陈子奋欣赏他的作品说:“难得在利用石之病,而反见天然”,“刻当相石,凡石色巧则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则宜山水;以尽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情”。寿山石天生丽质,然而难于完美,常有格、裂、斑点等缺陷,如何因材施艺,巧掩暇疵,艺人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林清卿在这方面的造诣尤为精湛,在他的作品中常可看到这种技巧的表现,如将散乱的斑点刻作点点梅花,将凹陷的蛀洞刻成假山石的空洞,正是“反见天然”,在原石衬托下,层次分明,意境幽深,让人触景生情。

        林清卿以质纯通灵掘性高山石为载体,用薄意形式把《春夜宴桃李园》所描述的情景一一呈现。他在长4.8厘米、宽2.8厘米、高4.9厘米这小小方寸间,诠释着李白诗文中所体现的场景,技艺之精,令人称赞。唐朝“诗仙”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大气磅礴、纵横潇洒,是一篇传诵千古的名作,记述了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李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情景。“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况且和煦的春天,正用温润含烟的美景在召唤着我们,而大自然多彩缤纷的景色,读起来就像是最美丽的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林清卿用刻刀表现《夜宴桃李园》(图6)“烟景”里春天温润含烟的美景,别有风韵,独具特色。随着字句带出的一幅幅好风景,也在他的画面一一呈现,真是美不胜收。人物欢宴兴致,杯盘狼藉,偃仰生态,以及那多层次的园林景致清晰优美。此件作品是林清卿最喜爱的佳作。

        林清卿晩年虽名重一时,却更加热爱艺术,长年握刀不辍,艺术更臻成熟,风格趋向精练泼辣,挥洒淋漓。树木、花鸟则喜欢以阴刻开丝,以形写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这位杰出的薄意艺术大师一生中留下的大量佳作,丰富了我国工艺美术宝库。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