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综合管理 >
论文服务

小汽车驾驶中生理因素的风险识别与消减措施

时间:2013-08-10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当今,汽车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但是,汽车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 
  我们认识到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关键要把握人的因素,也就是驾驶人自身的因素。因为在这当中驾驶人是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行车安全。通过分析各类人的因素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消减措施,减少因驾驶人自身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只要科学地、有效地采取交通安全措施,交通事故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在交通事故发生的众多因素中,驾驶人自身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此,分析驾驶人自身因素与事故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助于提高驾驶人驾驶技术和应变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驾驶人生理因素的风险识别主要是指自身身体原因造成的不正常的反应,表现在对操作行为失去控制上。归根结底,一个是内部因素,表现在疲劳驾驶上;另一个是外部因素,最明显的是酒后驾驶上。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疲劳驾驶的风险识别和消减措施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疲劳一般可分为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从疲劳恢复时间来看,可分为急性疲劳、慢性疲劳和积蓄性疲劳。急性疲劳是由于日常劳动所引起的暂时疲劳,经过短期的休息,疲劳就会消失,正常驾驶疲劳就属于这一种。慢性疲劳是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引起的,这种疲劳使劳动质量下降,影响身心健康,短暂休息不能消失。过度疲劳是由于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形成,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这种不能用短时间的睡眠来恢复,需要经过长时间休养和十分充足的睡眠进行恢复,否则这种过度疲劳会发展成慢性疲劳。驾驶人在出现过度疲劳和慢性疲劳时,都不宜驾驶车辆。 
  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 
  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持续高速行车,驾驶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现象。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率小,易使驾驶人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由此可见,驾驶车辆高速行驶,也容易导致驾驶疲劳。 
  疲劳驾驶的消减措施是: 
  1、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 
  2、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 
  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 
  减轻和改善疲劳,可采取以下方法: 
  (1)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 
  (2)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或吃、喝一些酸或辣的刺激事物; 
  (3)停车到驾驶室外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促使精神兴奋; 
  (4)收听轻音乐或将音响适当调大,促使精神兴奋; 
  (5)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使大脑尽快得到氧气和血液补充,促使大脑兴奋; 
  (6)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 
  以上方法只能是暂时的缓解疲劳驾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疲劳,唯有睡眠才是缓解疲劳和恢复清醒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 
  3、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办法 
  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有效途径,当已经感到疲劳再去改善,就不如做好预防效果更好。预防驾驶疲劳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4)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二、酒后驾驶的风险识别和消减措施 
  人饮酒后,触觉能力降低。 由于酒会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酒后人的手、脚触觉反应较平时降低,踩制动踏板时软弱无力,方向盘掌握不稳,车辆容易失控,驾驶人脚提起来要踩刹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而一辆车时速60公里,一秒钟跑出16.67米;若时速100公里,一秒则为27.78米,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判断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操作错误增加,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实验证明,饮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达到100毫克时,下降约35%,达到150毫克时,下降50%,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的驾驶人,越不能正确思考和判断车宽与路宽的关系,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视觉能力变差。人获取外界的信息约有80%左右靠视觉,驾驶人对车内外的感知也不例外,并且感知的信息绝大部分同色彩有关。驾驶人饮酒后色彩感觉能力降低,就不能正确区分交通标志,容易违章或肇事。酒精还能使驾驶人的视觉敏锐度下降,对运动的物体难以看清,空间知觉能力、眼睛对光的适应能力下降。这些都会使驾驶人在行车中因观察障碍而造成事故。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视觉角度为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大大减小,而且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 
  心理变态。酒后飘飘然的愉悦感,容易使驾驶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 
  疲劳。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驾车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行为。 
  疲劳驾驶的消减措施是:酒后驾车的危害大家有目共睹,要彻底治理酒后驾车这种违法行为,必须提前预防、齐抓共管。 
  1、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2、加大对酒后驾驶的查处力度,形成高压管控的态势。让每个驾驶人都不敢碰这“高压线”,做到严格管理,来严禁酒后驾驶。 
  3、家人及亲朋要监督、叮嘱好,让开车的人常思家中人,莫恋杯中物,改变“用酒加深感情”的思想。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