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文服务

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取舍

时间:2013-08-21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教学内容的取舍直接影响教学体系的构架、教学流程的规划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体系繁杂,如果教师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科学地取舍教学内容,就会陷入泛泛而谈、无所深入的误区,会弱化学生历史学习的感悟,甚至会由于自己的一知半解而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体现历史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筛选内容。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涵盖了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和科学家等众多人物,这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政治家的生平、还要理解思想家的思想,也要知道革命家的背景,更为痛苦的是还要粗略知道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如果说对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讲述还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那么,对科学家的讲述应该如何把握呢?牛顿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如此艰深难懂,非学科专业教师几乎只能照猫画虎——让文科专业的历史教师面对这些内容实在有点勉为其难,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取舍呢?是不懂装懂,平均用力,还是科学取舍,驾轻就熟呢?本文就以“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一课为例,谈谈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教学内容取舍的基本准则
  从历史学科的视角评述科学人物,应该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取舍的基本准则。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有准确的定位:我们不是全才,很难通俗易懂地解读牛顿的三大定律;也不太可能准确地阐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评说的角度来了解科学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从他们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的教学要求是: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如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发明反射望远镜等,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探索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内容取舍上的偏差:一是用较大的力气,绘声绘色地讲述牛顿的成长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关牛顿的生平事迹几乎已到耳熟能详的地步,如此花费笔墨,如何挖掘高中生的认知思维呢?二是教师往往把教学重心放在科学成就的解读上。一节课中重点梳理牛顿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的成就。甚至有教师还力图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其大小和他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并和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希望同学们记住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F=GM1·M2/R2
  无可否认,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成就,但如果把它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内容就淡化了历史的学科功能,且给任课教师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上述的原理教师能讲清吗?学生能理解吗?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害怕,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否有利呢?
  因此,没有适宜的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将失去意义。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领域众多,门类繁杂,如果一位历史教师想把自己定位为无所不通的全才,想把人类历史上的数学家、科学家,甚至医学家和农学家等成就都讲述给学生,这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只要我们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避重就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同样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取舍上适当的“留白”与“示弱”,给对科学成就感兴趣的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不也是很好的教学设计吗?当然,教学内容的取舍,离不开教师的眼光、学养及其对学科的理解和把握,也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教师在教学取舍的过程中所做的才会更有效。

二、教学内容取舍的基本思路
  盛群力教授在《现代教学设计论》一书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的效果,通常以学生的成绩水准作为判断的依据。二是教学的效率,以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教学的代价相比较而得出判断。三是教学的吸引力,一般以学生对继续学习的倾向性作出判断,反映学生的学习意愿、动机、毅力等方面的态度情感”。
  教学内容的取舍,首先应立足于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我们可以设想: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的内容繁杂、深奥,呈现的知识艰深难懂,教学怎么可能有吸引力呢?如果在教学中突出学科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在对这些科学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了解科学家长于思考、善于实践、不畏艰辛、知难而上的精神,感悟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这一科学命题,教学的吸引力肯定会大大提高。在讲述牛顿的内容时,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避开繁难、深奥内容讲述,重点突破以下教学内容。
  1挖掘社会环境的决定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总体上受到时代背景、社会与生产需要的制约。牛顿虽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但他所取得的任何成就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这部分内容应该是历史学科的知识,也是体现教师学科素养的内容,应该重点加以突破。由于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很少述及,因此,教师应当充实、完善,适当延伸拓展,激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牛顿的生活时代是1643至1727年,稍有历史知识的学生都应该看出,他出生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爆发,他去世前后,法国启蒙运动风起云涌。可以说,牛顿就是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提出了对自然世界的新认识。同时,他的科学思想又影响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科学与民主,强调科学与理性,无一不渗透着牛顿的科学思想。正像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所说:“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牛顿的科学发现植根于17~18世纪早期欧洲社会大动荡和剧烈社会变革的社会背景,以及思想和科学大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
  首先,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地理大发现以及英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使人们对天文学、潮汐规律以及机械原理、流体力学诸多科学领域都投入了更多的兴趣与精力。这样的时代环境必然会影响牛顿的科学研究,他的反射式望远镜就是为消除折射式望远镜的色差而发明的。
  其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中世纪的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并主宰着世间的一切。所有动物、植物,各物种自上帝创造他们那一天起,就不曾改变过。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倡艰苦奋斗,强调自由平等,不墨守陈规。可以说,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科学得以从神学的奴仆和教廷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使牛顿形成了尊重知识,不迷信权威,勇于批判地接受和提出新观点和新理念。
  再次,非常的时代造就了非常的科学家群体。科学的大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使牛顿能够从其他科学家身上汲取丰富的养料。牛顿自己也说,他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大学里,牛顿就已经了解到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相信开普勒提出的行星按一定轨道运行的理论。在此基础上,牛顿进一步思考,行星为什么会这样运动?最终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理。牛顿所采用的“归纳一演绎”方法也是建立在伽利略、培根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他是第一个充分使用这种方法的人。所以牛顿把前人都看作自己的朋友,但又不盲目地迷信前人,而是不断发展、创新,因此牛顿说“我更好的朋友是真理”。
  这样的知识梳理,能让学生建构起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的联系,又能挖掘历史学科的深刻哲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未完待续。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