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文史哲学 >
论文服务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时间:2013-01-08来源:易品期刊网 点击: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摘要]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萌芽、形成、改编、多元化发展的四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多元化时期,此时的中国作曲家们渴望摆脱已有的创作观念和方法的束缚,把音乐创作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法都运用到钢琴音乐的创作之中,进行着不断的、新的探索.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
  钢琴,源于欧洲,明朝传入中国.中国作曲家对钢琴音乐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赵元任191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钢琴小曲《和平进行曲》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诞生.
  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音乐.《新晚报》这样评论:"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以鲜明的民族风味和时代特色开了中国钢琴曲创作之先河."从此,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萌芽(20世纪初至20年代)、随后逐渐经历了形成(20世纪30至40年代)、改编(20世纪50至70年代)、多元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等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贯彻,中国作曲家的钢琴写作技巧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借鉴的对象.作曲家们进行着不断的、新的探索,他们渴望摆脱中国已有的创作观念和方法的束缚,把音乐创作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法都运用到钢琴音乐的创作之中,探索开辟音乐创作的新天地.他们通过新的音响、素材和结构方式对旧的创作传统展开批判,音乐向着多层次、多元化转变.
  一、钢琴音乐创作思维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琴音乐创作已从"文革"时期单一的改编曲创作模式转向了多元的、多层次的个性化创作模式.作曲家更加关注对音乐内涵的挖掘.创作思维从描绘外部世界转为对个人的情感抒发.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此间中国涌现出大量各种类型、各类题材的钢琴作品.
  1.创作素材多样性.以歌舞为素材:如陈怡的钢琴曲《多耶》创作于1984年.作曲家根据自己在广西侗族山乡采风接触到的一领众和的"多耶"舞曲为素材创作而成.这首乐曲具有深刻的民族气质和情感,在现代中国钢琴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权吉浩的《组曲---长短的组合》、《宴乐》,邹向平的《舞狂》.其中,权吉浩的《组曲---长短的组合》、《宴乐》以浑厚浓郁的民族旋律与生机勃勃的朝鲜族节奏而独具一格;孙以强创作的《春舞》,储望华创作的《新疆随想曲》,都是以具有新疆风味的动感节奏为素材创作而成;以诗词为创作构思的有汪立三《李贺诗两首---"梦天"、"秦王饮酒"》、徐振民创作的《唐人诗意两首》等;以声乐曲的旋律、民族音乐的音调为基础而创作的钢琴曲有王建中的《彩云追月》、《樱花》,黄虎威的《欢乐的牧童》,朱践耳的《云南民歌五首》,罗忠镕的《大路歌》等.
  2.创作体裁多样性.以复调风格创作的有汪立三的《他山集》、丁善德的《小序曲与赋格》、陈铭志的《钢琴复调小品八首》、《三首序曲与赋格》等.组曲体裁创作的有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倪宏进的《壮乡组曲》、蒋祖馨的《山花烂漫》、谭盾的《忆》、石夫的《第三新疆钢琴组曲》等.随想曲有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这首乐曲构思辉煌宏大,作曲家充分发挥了"随想曲"的艺术特征,用一个主题贯穿、变奏的手法将其自由展开和即兴发挥,该作品和声语言新颖、情绪起伏有致,充分发挥了"钢琴语言"的技术特征.奏鸣曲有崔文玉的《第一奏鸣曲》.钢琴协奏曲有刘敦南的《山林》、杜鸣心的《春之采》.其它体裁的作品有石夫的《即兴曲》,丁善德的《谐谑曲》、《回旋曲》,等等.
  3.曲式结构变化.西方音乐都具有"三段论"特性,即A-B-A的结构.乐曲追求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最早的中国乐曲创作也主要秉承着这样的模式.近代,中国作曲家注意到了多在结构上体现中国音乐特征,追求一种不断往前发展的衍展体结构.体现为"散---慢---快---更快---散",从"无序---有序---无序"的布局构思.这是中国音乐普遍的格局.
  二、立足创新,追求民族化的作曲技法近年来,中国作曲家们除了将民族调式渗透到传统功能和声中,保留传统作曲的布局特点,以多调式调性或某种调式调性为基础,削减功能因素,渗透民族特点外,还创新地探索出自己的一套创作技法.这是近年来中国作曲家在钢琴创作领域表现出来的突出倾向.
  运用无调性、十二音技法等现代作曲技术而创作的钢琴曲有罗忠镕的《钢琴曲三首》.《钢琴曲三首》中的第三首《花团锦簇》则用数控技法组织十二音的音高序列,使节奏与音高同时受到数列的控制.另外还有杨衡展的《但曲》、陈铭志的《钢琴小曲8首》、汪立三的《梦天》等.其中《梦天》的创作灵感来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同名诗.在这首作品中作者把十二音技法和中国民族音调结合起来,准确地表现出原诗的意境.此曲是我国最早运用十二音技法进行创作的钢琴作品.
  根据作曲家自创的作曲技法而写成的钢琴曲有赵晓生的《太极》.这首乐曲是以中国古代周易六十四卦逻辑系统为基础,将古代阴阳哲学中的辨证逻辑关系与现代音集理论中的音高关系相结合自创的"太极作曲系统"而创作的.该作品很好地表现出中国现代的民族韵味,在1987年"上海国际音乐比赛---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中获小型作品一等奖.还有彭志敏的《风景系列》,乐曲实践了他本人的"数论"结构,运用"斐波那契数列"来组织乐曲的节奏.高为杰的《秋野》将十二音分割为两个相差半音的五声性四音组,以及一个含半音和三全音的四音组,音响具"新印象主义"特征.①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都是追求中华民族音乐的神韵.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认真探索了如何将调性音乐的调式和声方法与现代西方多调性乃至无调性(如十二音序列)的创作方法妥善地进行结合,将西方古老的复调技术传统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现代的创作技术结合的创作手法.
  三、钢琴音响与色彩的拓展这是钢琴乐器中国化的又一特征.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体现在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意境的表现与烘托,踏板运用的多重性等方面."如陈铭志的《钢琴小品八首》,乐曲取材丰富,为人们模仿出许多生动的形象.如嬉戏追逐的孩子、低头沉吟的老人、快人快语的对话、悠扬哀怨的马头琴与热闹欢腾的山村歌舞.在第一首《田园》
  中,乐曲表现田园宁静空旷时,弹奏要求放慢下键速度,加大触键面积,产生一种朦胧飘渺的音色,模仿古琴的泛音,仿佛为人们呈现出一幅中国的田园水墨画."②踏板的处理具有多重性.由于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五声化和现代意义上的音集化,故踏板的运用出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六种方法:1.可以一大段音踩在一个踏板内.2.以乐句、音群为踏板划分标准.3.更加细分到音的踏板.4.点状踏板.5.
  不用踏板.6.踩半踏板.如钢琴曲《太极》,从逻辑上说,同音集的音都可以踩在一起.然而,也可尝试其它的踏板踩法.赵晓生说他在每一次演奏《太极》都会因使用不同踏板而改变音响效果.因此,中国钢琴曲踏板有着不同于西方踏板规律.这对处理中国乐曲的音响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国的作曲家们在创作中追求个人的情感抒发,关注对音乐内涵的挖掘.在创作方法上保留传统的布局结构基础,与现代西方多调性乃至无调性(如十二音序列)的创作方法妥善地进行结合,将西方古老的复调技术传统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现代的创作技术相结合,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化.运用钢琴的性能模仿中国乐器的音色,追求音乐意境,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储望华先生曾在《对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思考与期望》中提出四个方向的努力:一要有原创性.二要有大型和中型的作品.三要民族化加上现代化.
  四要不断寻求,扩大和提高听众对钢琴新作品的认同理解和欣赏力.这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的将来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在过去60余年里,人们逐渐重视对中国钢琴乐曲创作和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已有可喜的成绩.如今,中国作相关的信息资源或者告知学生相关的获取路径.
  4.交流评价的参与者---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行之前,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方法,以免学生无所适从,从而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和学习效率的降低.
  三、结语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交互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模块声乐课程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探讨声乐发声、表演、教学、审美等有关知识,正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应在声乐教学中大力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声乐教学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挑战.一种教学方式在应用之初只有不断反思、研究,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使之更趋于成熟.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